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新闻采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1-15黄加运
黄加运
(文山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在发现新闻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新闻采访环节,就不会实现写作新闻和编辑制作新闻。作为培养准新闻工作者的各大高校,在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采访技能,是所有任课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闻采访课程性质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2019年教育部新出版20种马工程教材之一,要求各高校任课教师参加“马工程重点教材培训”专题,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求,吃准吃透马工程教材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1]。要求各任课教师将课程分为两部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进行教学,每部分2学分36课时,一共4学分72学时。新闻采访就是第一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独立、从容地完成各种类型的采访活动,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显然,作为新闻学专业技能实践课的新闻采访,单靠传统的教师讲授法,是无法满足当前新闻传媒大变局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在课堂教学上,既实现知识的传递灌输,又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两者兼得,需要何种教学方法呢?
二、何谓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中运用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教育方法。项目教学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针对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目标的设定,并通过对这个岗位职业能力的解析来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最终通过多种项目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来完成既定培养目标[2]。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去寻找完成既定项目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在实践操作中提高某一种职业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在新闻采访课程中的应用
(一)确定教学项目
任课教师在确定教学项目之前,要吃透《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是首席专家罗以澄、丁柏铨、张征等编写的马工程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9年1月出版发行。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开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高校,今后要统一使用该教材。同时,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多家教材观点,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结构特点,在开课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内容,如,项目一:采访前准备;项目二:现场观察;项目三:采访中提问;项目四:记录、验证;项目五:提炼新闻主题;项目六:时政动态新闻采访等。在每个项目里,要设计若干问题,才能让学生操作项目时有章可循。
(二)组建项目团队
任课教师在开课初,将所任教班级进行分组,便于今后教学项目的正常开展。以班级50人为例,可设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为宜,保证每组的男女生人数平衡。每个小组推选出1名组长,负责跟任课教师沟通联络,安排本小组完成项目任务。每4人为1个小组,在组长安排下各司其责,既分工又合作,可避免人多出现推诿扯皮情况。要求各个小组在上课时,集中在临近区域,便于讨论实施。
(三)组织项目实施
组织项目实施,是任课教师引导班级各个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实施过程包括:一、布置项目内容。任课教师首先对某一具体项目作讲解,然后通过PPT展示项目要求,要求各个小组合作完成既定任务。二、小组讨论。在各个小组组长的组织下,本组成员进行讨论,协商解决问题方法。三、小组合作实施。各小组组长根据本组的最终讨论结果,具体动手完成项目任务。四、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推选1人,将本组的项目结果或成品,向全班同学展示。五、教师点评。任课教师在各个小组讨论实施展示过程中,全程跟踪观察,最终进行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加深印象。
(四)进行项目考评
任课教师要求各小组课后修正完善本组的项目成品提交,作为期末成绩考评依据。新闻采访的期末成绩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项目成绩的累加,占总分的50%;第二部分是提交新闻采访策划案,占总分的50%。这种考评方式,注重对学生平时综合素质的训练与指导,以任务为引领,用岗位任务的完成质量来考核学生新闻采访能力提高程度,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升华。
四、小结
新闻采访是一门实践技能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法,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基于课程性质的应用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才能达到预期培养效果。因此,项目教学法的“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带着项目来学习、在实践操作中提高新闻采访能力的预期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