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德育问题与对策

2019-01-15刘鹏程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德育教育

刘鹏程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高校教育的特点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依据各自人才培养要求,对德育教育进行调整,高校应该设置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德育目标。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技术和技能方面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要做好高校教育,必须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

当代高校的学生个性鲜明、朝气蓬勃,但也有其明显的缺点,例如,以自我为中心、感情脆弱等,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矛盾的个体。首先,他们的求知欲强,对国家大事、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缺乏认真吃苦的精神,社会责任感较弱,在择业上易好高骛远。而且,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十分突出,做事情极易情绪化,没有十足的毅力,遇到困难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遇到挫折好走极端。其次,他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渴望成功,但没有针对个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对社会,对未来的职业了解甚少,尚未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盲目地认为自己一定会找到工作,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严重不足。

二、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实效性不足

由于高校德育教育的历史时间较短,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认识不够,对高校教育的规律了解不全面,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形势政策教育时与社会实际状况还有一定的差距,理论与实际脱钩,在教学中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此外,很多高校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状。一些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一种共同的想法,他们以为高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学,只要是学生的技能掌握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工作是师范等院校的任务,与高校无关,甚至有些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存在歧视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现象。

(二)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传授给更专业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另一方面需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德育工作并非只是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在职业选择与规划过程中更好的应用道德理论知识。只有给予职业规划更高的重视,注重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才可促使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还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

(三)不良个性和行为习惯急需指导和矫正

现如今,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在高校学生中已经超过了80%,这些学生生活锻炼较少,大多未经历艰苦的锻炼,即便家庭不富裕,也会尽量满足孩子。所以,很多学生都有不良个性,比如目无尊长和任性等,另外也有一些学生具有优良的成绩,善于帮助他人,但是依然不爱劳动、怕吃苦。并且当前社会媒体不良思想文化诸多,对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很多暴力、色情等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网络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影响方面,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与思想品质能够起到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明确高校的使命和宗旨是培养人、发展人和教育人。加强德育教育对高校的发展和壮大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其次,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促使高校更好的发展,其生产和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巩固了学校发展的根基,只有对学生同时进行德才教育并且取得实效的高校才会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仿照或抄袭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与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改革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出发,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从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课时压缩与理论够用的情况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从时代特点出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在培育学生过程中,提高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力度,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开展创新教育等;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分析,促使理论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凸显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体制重组与转换,社会文化更加丰富,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不断出现,人们的社会价值、思想以及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价值与社会意识取向逐渐多元化,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日渐丰富,与此同时学生无法有效的辨别是非,盲目追求不良的生活价值观。所以高校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此方面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具有更高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观念上面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成熟的心理,通常表现欲都较强,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可以更好的开展自我决断、反省与评价,促使自我更加完善。我国高校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注重学生个体成长规律。与学生的试卷情况相结合,从主体性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身心发展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道德生活,促使学生具有更高的人性之魅力与德育之温馨,并且强烈地感受到高校德育教育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情感。因此,只有从小处着眼,促使道德生活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才能让高校学生真正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懈怠。德育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才先成人”,德育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成才成人。随着社会愈加重视高校人才,对此方面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如此需要给予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更高的重视。高校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明确目标,有效结合职业素养与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且通过更加适合的教育措施,来促使学生道德素质更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