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五因素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2019-01-15袁丽
袁 丽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一、人格的概念及五因素理论的提出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personality)此词的本意为面具,由于面具有演员及角色有很大的联系,于是慢慢的有学者把人格这一词汇运用到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表现出其真实面目,这是人格的内在特质。郑雪在其编著的《人格心理学》中提到人格即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特有的并且比较稳定的心理学行为模式。”
(二)人格五因素理论
塔佩斯站在特质理论的角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这五个因素是:
外倾性:好交际-不好交际;喜欢玩笑-庄重;感情丰富-含蓄;
宜人性:软心肠-无情;信任-怀疑;乐于助人-不合作;
责任心:良好秩序-秩序紊乱;细心-粗心;自我约束-意志脆弱;
开放性:因袭传统-富于想象;寻求变化-墨守成规;自主-顺从;
神经质:焦虑-平静;不安感-安全感;不满自我-满意自我;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大五人格的量表是由McCrae和Costa编制的“NEO-PI-R”。
二、社会适应性的概念
郑日昌认为,适应性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且以积极的行为反馈社会环境以求得心理平衡的能力。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而同化和顺应就是适应的两个方面。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
心理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生活就是一种调适,这种调适主要是调节内在与外在的关系”。Adam认为适应是指在面对社会环境的压力而表现出来的应对行为与能力;Arkoff认为适应是环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研究者陈建文认为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追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贾晓波认为,社会适应的内容从社会化的角度看大概包括三项内容: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对社会活动的适应;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综上所述,社会适应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格的适应,社会适应是处于意识与意志控制下的理性的水平,而不是发生在人的自发的、本能的水平,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活动情境都会表现出易变与稳定及主动与被动的有机统一。
三、人格五因素特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生物学的人格特质与儿童的适应性相关研究早在1981年Thomas和Chess就提出来过。从那以后,许多的研究都在尝试着证实这一假设。另一个研究的思路是关于儿童的适应问题与人格的个体差异的关系。
Eysenck研究证实开放性对学业成就有积极的影响,而外倾性能预测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不良。外倾性和宜人性对预测社会适应是一个良好的因素(Caspi et al.,2005),而内向性与神经质更偏向于预测关系问题。Caspi的研究结果与此是一致的,他的研究结果是,神经质对于情绪问题是一个危险的因素,非宜人性更偏向于预测行为问题(Caspi et al.,2005)。Jens B.asendorpf等人对儿童青少年大五人格维度的效度进行了长达9年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神经质和低外倾性与社会抑制相关,低宜人性和低责任性与攻击性有关,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学历与学校成绩表现有关。
董增云通过研究发现,五因素人格中的外倾性、谨慎性、开放性及宜人性与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有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情绪稳定性)与学校适应之间有显著负相关。陈挺研究了大学生大七人格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得出学校适应的各个因素都与外倾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活自理、学习、人际关系、职业选择这几类的适应都和与外倾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交往适应、学习适应、职业选择适应、角色适应以及生活自理适应都与情绪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
魏源对大五人格与学业成就做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成就与严谨性维度显著相关,与其它四个维度无显著相关。严谨自律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至于宜人性和外向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还存在争议。聂衍刚等研究者探讨了青少年大五人格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表现良好的适应行为方面,他们之间在总均分上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相反在不良适应行为方面则表现为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初二学生得分低于高一学生。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与外向性、责任心、开放性及宜人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与情绪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不良社会适应行为与情绪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良社会适应行为与开放性相关不显著。
韩英君在学位论文中提到学业成就与宜人性、外向性、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神经质的人格特点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与魏源的研究有不一致的地方,由于宜人性特质的人更易与人接近,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更认真的投入学习活动,并能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提高其学业成就。外向性特质的个体如果想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则需要把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在学习活动中如果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则可能导致外向性与学业成就显著负相关。习得性无助也是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表现,Zeynep Cemalcilar等(2003)研究探讨了人格特质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研究显示只有当人格因素与性别因素交互作用时才会显示它们与习得性无助的产生与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联系,而当前有关人格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还比较少。
四、结语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其社会适应性有显著的相关性,要理解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不同表现,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人格特征,只有准确把握其人格特点才能有条不紊,有的放矢的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与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