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2019-01-15张蓓蓓
张蓓蓓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水文水资源局 233000)
一、前言
水文是水利的尖兵,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只有研究透了河流的产流、汇流等运动规律,才能准确地把握河流各种动态,精准预测灾害的发生,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准备,最大限度降低水旱灾害带来的损失。水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的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来摸清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况、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能及时、全面的为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和预防监督提供依据,同时可进行监测的技术研究,不断完善监测理论体系。水土保持监测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公众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安徽省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自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在水利工作中日益突出。由于水文观测项目中的雨量观测和泥沙观测等与水土保持监测具有相近的内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水保监测与水文观测的相似性以及水文系统在设施、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有条件的水文观测站中增设水土保持监测站,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纳入水文系统,既可充分发挥水文系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降低监测设施投资和运行成本,解决机构人员编制问题,整合资源和技术力量;又能实现水土保持与水文系统监测的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2005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监测与水文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5年7月,经安徽省编制委员会批复安徽省水利厅在安徽省水文局增挂“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牌子,正式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纳入水文系统中来。2011年9月,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安徽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工程通过初步验收。为加强监测点的运行管理、尽快发挥监测点的作用,安徽省决定从2013年起全面开展23 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于2012年12月对全省监测点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编制了《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技术手册》分发给每一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人员,其中对监测流程、样品处理、数据分析、资料整编、监测仪器使用等均做了详细说明,并举例阐述了降水、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控制站观测数据处理方法。同时提出了监测应遵守的技术标准、规范、监测数据报送时间和程序等规程。这23 个监测点一部分是按要求设置的径流区水土保持监测点,主要监测并记录月降雨量(mm)、径流小区数量、月测次、径流总量(m3)、侵蚀量(kg)、侵蚀模数(t/km2)、日最大降雨量(mm)及出现时间;还有一部分是结合水文站网规划在水文观测统筹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点,主要监测并记录月降水量(mm)、月泥沙测次、月径流测次、最大含沙量(kg/m3)及出现时间、最大流量(m3/s)及出现时间。其中的小流域控制站与水文站实现站网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与利用,从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充分发挥水文预报的优势和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实现水文和水土保持监测有机结合,为安徽省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一线基础数据,有效降低了各类灾害损失。
三、蚌埠(吴家渡)水文站、水土保持监测站工作开展情况
1.蚌埠(吴家渡)水文站、水土保持监测站概况
水文测站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又分为国家重要水文测站和一般水文测站。蚌埠(吴家渡)水文站设立于1913年,作为淮河干流重要控制站,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安徽省水土流失监测点之一,担负着重要的水土保持监测任务。该站占地面积约2500m2,其中观测场占地面积约625m2。该站距河口175km,流域集水面积121330km2。担负着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其中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水温、气温等气象辅助项目。该站的雨量、水位信息为自动测报,监测断面的流量分别采用机动船(流速仪、ADCP)测量,水温、气温等气象辅助项目由人工按水文规范观测。
2.蚌埠(吴家渡)站2013年以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为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落实到位,在2013年蚌埠(吴家渡)水文测站全面启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之前,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就明确了该站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点观测记录、含沙量测验悬移质水样处理记载、水位观测记载、降水量观测记载。从而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自2013年正式启用以后,该站一直在严格遵守国家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保证水文监测的质量;同时利用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开展月降水量(mm)、月泥沙测次、月径流测次、最大含沙量(kg/m3)及出现时间、最大流量 (m3/s)及出现时间等项目的监测与记录。并按月整理上报至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及时在网站上公布。每年按照要求及时将监测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汇总整编,形成控制站的监测报告,编入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年度整(汇)编成果资料。既保证了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可读性,又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共享和有效服务。
3.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对蚌埠(吴家渡)水文站水土保持监测的促进作用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水利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水文气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站网布局更加优化,水文测报能力得到增强,基本实现资料共享,水文服务社会的水平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设置,既整合了观测资源,又争取了更多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
随着蚌埠市水生态文明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蚌埠在水生态保护的方针指引下,通过不同堤段及离河口远近,分别采取种植景观观赏树种、防浪林、植草皮、修筑防水台等的生态修复等措施,既有效防治了淮河中游蚌埠段的水土流失,又成功打造淮河滨河景观带,目前淮河干流蚌埠段已初步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的景观走廊,淮河水环境治理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蚌埠(吴家渡)水文、水土保持监测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四、结语
基层的水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监测规范,认真做好新形势下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真正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绿色发展,使水文和水土保持这两项公益事业真正成为助力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