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外业调查安全生产风险分类分级与防控对策
2019-12-04黎家作
吴 迪 黎家作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233001)
目前,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作业环境涵盖了平原、山区,行业涉及了水利、电力、交通运输、油气管道等,水土保持技术服务项目作业重点时段为主体工程土建高峰期。由于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承包单位交叉作业,致使建设作业现场经常出现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畅,极易造成现场生产管理混乱,最终产生安全生产隐患。同时,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安全生产事故呈现偶然性,对意外情况准确预测难度较大,偶然性因素涉及施工环境、交通、恶劣天气等,都可能造成现场风险点。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作为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内一项重要工作环节,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确保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安全生产,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不仅是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也是确保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发挥效益的基础。因此,本文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外业调查中存在和可能引发的安全生产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及对策。
一、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建立必须依据单位实际业务工作情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及操作性,避免因目标脱离实际,过高过低、过粗过细而无法真正有效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切实保障单位及人员利益。因此,对水土保持现场监测外业调查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包括:
(1)人员方面:杜绝出现人员重伤、死亡等安全事故。
(2)设备方面:杜绝出现重大交通、火灾等安全事故。
(3)确保按照实施方案及序时进度完成现场资料收集。
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科学、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保障,关系到安全生产管理成效,也是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关键。针对现场调查,要尽可能全面考虑生产建设项目的类型、施工环境及自然环境因素,避免因体系不完善出现的风险因素诱发安全生产事故。通过借鉴其他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经验,提高自身管理体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分工到具体责任人,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才能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最终保障单位及人员的利益。以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为例,该单位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年度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将监测人员、设备、交通工具等日常管理和维护责任及安全教育等内容细化到各部门工作职责中,实施归口管理并签订责任状,分级管理,逐级分解安全生产责任。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把手负总责的同时,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了“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三、划分外业调查安全风险分类分级
为有效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减少较大和一般事故,结合外业调查存在的安全风险发生对象、环节和特点,进行安全风险分类分级(见表1)。
四、安全风险及防控对策
在对划分外业调查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的基础上,监测中心有针对性提出了防控对策,从而规范外业调查中各项行为,避免因管理和人为失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外业监测人员安全
(1)视不同行业类别,在作业过程中须严格按照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或现场管理人员的指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人员在进入任何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或有特殊要求项目场地时,均可能存在高空坠物、坠落、交通意外等风险。
防控对策:外业现场环境内均须佩戴安全帽,着反光背心。
(2)技术服务项目外业现场调查多处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地形及工程建设扰动等影响,存在挖填边坡不稳定,特别是高陡边坡,受降水影响极易发生滑塌等水土流失灾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防控对策:应及时关注项目所在地气象信息,暴雨期间应避免开展外业,监测过程中遇强降雨,应及时寻找较安全地方避雨,待雨量减小或雨停后,再行判断是否继续开展工作或转移至安全地带。
(3)外业调查过程中,存在遭遇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风险。
防控对策:雷雨季节避免外出,外业过程中突遇雷暴、滑坡、泥石流等恶劣天气或地质灾害,应尽快关闭所有电气设备,在确保人身安全情况下,确定安全路线尽快转移至安全地带。
(4)人员外业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发生交通意外或交通安全事故风险。
防控对策:在公路、乡村道路及施工道路上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遵守“一停、二看、三通过”原则,穿越公路、铁路及桥梁工程中必须遵守交通信号或遵从建设、监理单位的指示通过,在现有道路上作业时,必须着反光背心,同时有一人从旁观察。
(5)在电厂、升压站、输电线路或施工带电区域存在触电风险。
防控对策:应严格遵守现场管理人员指引,任何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带电作业区。
(6)在厂房、拌和站、桥梁等施工现场,存在高空坠物或吊装物坠落等风险。
防控对策:应远离起重机吊装塔杆及起吊物,严禁在起吊物垂直下方逗留和通行。
(7)在建筑物或高空作业区开展现场调查,可能存在高空坠落风险。
防控对策:应与高空作业区边界保持安全距离,移动过程中应确保作业面无空洞或障碍物而造成意外坠落。
(8)在生产建设项目技术服务涉及的山区开展外业,可能存在被野兽或蛇虫咬伤以及中毒风险。
防控对策:应取得当地群众的配合或指引,携带必要的保护器械、防护用品及药品。
(9)在深山密林中作业,存在意外跌落、迷路或走失等风险。
表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场监测外业调查安全风险分类分级表
防控对策:应确保任何人员不得单独远离作业场所,作业完成后,外业现场负责人应清点人数,地形复杂时,人员应携带必要的通讯工具。
2.外业监测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及管控
外业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无人机及交通车辆:
(1)无人机操作使用安全
无人机起飞、飞行及降落过程中可能受现场环境、气象等因素影响,存在坠落或伤人等风险。
防控对策:严禁在禁飞区域执行飞行作业,应提前查询禁飞信息,同时避免在人员密集场所飞行;起飞前对无人机进行检查,包括各接口、系统参数等,起飞时须对场地进行清空,保证人员安全距离;飞行过程中实时关注飞行参数,飞行路径避免穿过人员工作场所或密集区域,辅助人员应使用肉眼或望远镜从旁观察飞行周边环境;降落过程中,辅助人员须提前清空降落区,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2)车辆行驶安全
在日常工作及外业监测过程中,均可能使用机动车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就可能存在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风险。
防控对策:使用机动车辆必须办理全险,车辆驾驶员须为具体相应能力等级的专业驾驶员,单位工作人员不得驾驶;车辆使用前,驾驶员须对车辆进行检查;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得做出妨碍车辆行驶及安全的行为;人员在车辆中应系好安全带。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监测单位通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建立安全风险分类分级并采取相应防控对策,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遏制外业调查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促进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