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选用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路径探析
2019-01-15曹晖
曹 晖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
作为基本的工具,教材是高校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提高教材选用质量和评价,又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有了更加繁多的教材品种,同时也具有更加繁杂和零碎的教材订购工作。新的历史时期,教材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是提高教材选用质量,以此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影响教材选用的主要因素
(一)出版社追求经济效益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对教材市场也有着日益旺盛的需求。而目前出版社层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出版社对经济效益片面追求,重复出版各种不同选题的教材。尤其是竞相出版一些热门课程和基础课教材,导致基础教材泛滥,而精品教材匮乏。而一些新兴学科和小专业等特色教材,因为具有较小的需求量。一些出版社几年才出版一次,不能满足这类教材的基本使用需求,择优选购更是无从说起。
(二)高校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一些高校因为执行力不强,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而导致教材选用质量降低。目前,部分高校改革了教材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使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相脱节,进而将教材选用指导工作进一步削弱。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教材选用的质量问题,而只重视教材的订购率。一些高校对教材的选用原则不明确,因为缺乏有效的审核和验证,使教材不具备较高的选用质量。
(三)教师欠缺综合素养
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制造者,同时也是选择高质量教材的关键。而每个教师因为具有不同的学术水平,同时对于本学科的领域,也有不同的了解。因此对教材的选择上,也具有不同的水平。很多教师社会经验欠缺,又很少参加科研活动。对新鲜事物不愿意尝试,在教学中照本宣超,一成不变的使用老教材,因此无法提高部分教材质量。同时,目前教材出版更新快,具有繁多的种类,而一些教师具有有限的信息来源,没有充分掌握教材信息和出版信息,为此对教材选用质量产生影响。
二、建立合理的教材选用机制
(一)构建指导组织机构,明确审批程序
在选用教材上,高校应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发挥对教材选用的指导作用。在教材的选用上,遵循最新最优的原则,负责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审核作用和选用教材后的评价工作。教师在选用教材后,需要认真讨论,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结合,在提交批准后方可使用教材。
(二)制定合理的教材选用原则
在教材选用上,所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有特色的、同行认可的、近三年出版的教材。选用教材应与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具有相同代码和课程名称的,只能对同一版本教材进行使用。同时,一些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应对21世纪的、优秀的教材进行选用。对于教材的审核和使用工作,各个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在征订时,尽量对那些有正式出版社出版目录的教材进行使用。并选用那些优秀的教材作为技术基础课,杜绝课堂使用一些劣质教材。
三、制定合理的教材选用后的评价机制
(一)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为了做好选用教材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开展科学的教材评价工作。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既专家评价、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自评。每学期开展抽样调查,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选用上,进行自评。对不合格教材进行评价,禁止以后再次选用此类教材。同时,抽样调查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便于对教材使用和订购情况全面掌握,并对订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旨在对教材选用质量提供保障。
(二)制定指导性评价指标
教师对选用教材的评价性指标主要包括:教材是否具有适合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是否与本专业和本学科相符。教材的编制是否具有合理的顺序和结构,对于学生的发展,能否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评价标准为:是否使用优秀的教材类型,教材编写中,是否运用简练和规范的文字;是否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和新出版教材;教材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与认知规律相符;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教材能否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体现。
专家评价标准为:教材内容是否具有系统性和比较性;是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否有正确的语法语言、规范的文字;是否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错误率和编校水平上,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
四、结论
高等学校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重要的知识载体,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体现。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深化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下应构建长效教材选用质量评价机制,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与校本实际相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