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理视唱练耳相互融合研究

2019-01-15阴思萌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乐理有机融合

阴思萌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现阶段乐理视唱练耳目融合的主要矛盾

乐理和视唱练耳都是所有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乐理即音乐基本理论,是音乐理论课程的范畴,需要通过大量乐谱来理学习;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同样需要利用大量乐谱来训练音准、节奏以及表现,以提升音乐基础理论水平。由于这两门课教学内容确实有较多互通之处,教育部在颁发的音乐学本科课程指导方案中将其合二为一,并以此为基础,在全国多所高校中推广,越来越多的音乐专业按照教育部指导方案执行,在大一大二开设四期。

音乐院校把基本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程整合,可以有效通过专业音乐语言、音乐表现力的教学和培训,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并加强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风俗结合,加强运用多学科渗透式教学理念,增强学生横向思维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及音乐体悟能力,发掘学生音乐潜力,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计划的推进,融合教材也陆续出版,可以看出,为了在课堂上把乐理和视唱练耳有机结合起来,编者们也都是煞费苦心,但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了两个主要矛盾:

(一)课程虽然合二为一,但缺乏有效串联

例如《乐理与视唱》《乐理·视唱·练耳同步教程》两本书中,内容编写相对较为清楚,都是按照乐理从易到难来编写内容的,特别是《乐理·视唱·练耳同步教程》一书中,明显可以发现乐理作为了整本书的引领作用。但是上述两本书都存在视唱练耳和乐理有机结合的部分、并行推进的情况,《乐理与视唱》一书中制定的每一节课程都是按照乐理、视唱、练耳并联的方式开展的,本质上并没有将这些内容结合;《乐理·视唱·练耳同步教程》虽讲解转调的乐理时同步开展了视唱的转调教学,但是整本书中类似的较好切入点,将乐理与视唱练耳紧密结合的地方并不常见。

(二)教学编写过程中思考过细,致使编排逻辑不清晰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编写中出现了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既不像专著,也不像教材,更不是教参,但偏偏三种书的特点都在该书中体现。书中每一小节都按照“感知与表现”、“理论与听觉分析”、“小测试”三部分构成。虽然作者按照感性感悟到理性分型再到测验评价的思路是良好的教学思路,但这种做法导致乐理太过分散,乐理正常的前后连贯和进度被其打破。《五线谱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教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而且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出现了过多的口语化文字,更像语言即冗杂又随意的普通讲义。

由于出现全国性教材编写的问题,乐理与视唱练耳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更显得举步维艰了。根据笔者自课程提出整合以来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乐理”几乎已经名存实亡,剩下为数不多的乐理也难以和“视唱练耳”结合,脱节严重的矛盾突出。为了解决乐理视唱练耳在课堂上出现的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音乐专业亟待一套适应日常教学使用的专业教材。

二、乐理和视唱练耳有机融合的基本教学原则

基本教学原则:基本教学原则是对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反应一般教学规律的基本准则,是立足教学实践经验而归纳总结的适用于一般教学课程的规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效利用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互补性强的特点,使本门课程可以有机结合,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研究,现提出关于乐理与视唱练耳各部门内容在编写教材时的基本准则,即以乐理为主导,贯穿乐理视唱练耳整体教学内容,使之既保存其原有独立性,又相关关联紧密结合。

(一)以乐理为主线编写教材

乐理是理性认识的基本理论,而视唱练耳是理性之后感性认知和实践。没有理论基础,只着眼于感性认识的视唱练耳本身就是一盘散沙,视唱练耳不适合作为主线。乐理作为理论基础则更适合作为该门课程的主线,主导课程教学进度。这样编写的教材可以让教学过程的总体思路更加清晰[1]。事实上,上文中提到的教材中,前两本教材确实是这样做的,既然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认可的,就应当保留下来。

(二)合理利用乐理与视唱练耳之间即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特点

上文中提到的教材中,前两本教材确实已经达到了让乐理作为主线主导教学以及让乐理和视唱练耳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的目的,但在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有机融合上并不尽如人意。怎么样的联系才能在保持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使其有机融合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乐理为主线的过程中,每一节都根据实际讲解的重点乐理知识去选择或者创作与之密切相关的视唱作品,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耳训练,同时还可以在视唱曲目中布置该节课程中重点乐理知识的作业,只有这样的做法,才可以把乐理、视唱练耳紧密结合起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

三、关于乐理和视唱练耳有机融合的细节

想要编写出确实适合教学课堂的优秀教材,除了要保障上述的基本原则之外,更要注重编写建材的细节上。由于乐理和视唱练耳常年以来分科教学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材编写体系。就拿视唱练耳中的市场来说,一般的教材编写顺序是按照调号有0至7、相同调号中按照先升调后降调、先大小调后五声调,这种编写教材的顺序在两门课程分开授课是并没有什么突出矛盾,但是在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后,如果仍然按照各自原有的规则编写教材,强调自身课程的编写特点,就会像上文列举的教材中前两本那样,导致课程之间相互泾渭分明,不能彼此相互融合,没有到达教育部最初让两门课程相互融合的初衷,出现“两张皮”现象,形合而神不合。

对于文章提及的四本教材,特别是前两本教材已经以乐理知识为主线,并保持原本课程内容的相互独立,只欠缺把乐理和视唱练耳紧密融合的要求。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教材编者对音乐教学知识的结构有着缺陷、原本课程常年分割导致教材编者思维较为固化是两大主要原因。就拿原本视唱练耳课程的教材编写为例,该课程原本使用的教学资料多来自于已有作品,这些作品一般可以适用于整合之前的课程教学,但是对于整合之后显然并不适用。因为整合后的课程对于课程资料的要求更高,选材难度相对较大,如果仍然沿用原有选材模式选择的教学资料,会因不是专门为课程服务而只能部分满足教学需要。这也就对教材编写者的音乐创作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

也就是说乐理视唱练耳教材对编写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备演唱影视作品创作能力。实事求是的说,现有大多数乐理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者是不具备该项能力的。而且由于受到常年分开教学固化思维的影响和目前一定程度人浮于事、追求效益的社会风气驱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趋向于专攻某一方向,较少出现复合型人才。目前乐理视唱练耳教材编写领域的综合能力达不到实际要求,出现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的囧象。

这些话说起来当然轻松,但是实际要求作曲家参与教材编写并不切实际。因为虽然创作用于教学的片段并不难,但是对于同样受到常年分开教学固化思维的影响和目前一定程度人浮于事、追求效益的社会风气驱动,很少有具备能力的作曲家愿意长期参与这样的事情中。同时,经过长期以来对影视作品的观察和与作曲家的交往,笔者发现一般作曲家更倾向于创作影视作品以满足为商业、比赛、演出的需要,而对编写乐理视唱练耳教材这样的专业要求高、创作限制大的事情较为抵触,有些作曲家确实并不具备必须的文字组织和教材编纂能力。

四、结语

综上,要想编写出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确,各个章节之间既能相对独立又能在必要时保持紧密联系的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编写人同时具备较为扎实的影视作品创作能力、丰富的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同时又较强的文字把控能力。或者由较为权威的部门特意组建具备以上能力的教材编写团队,否则难以创造出适合的教材。

猜你喜欢

乐理有机融合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融合》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