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2019-01-15吴训青朱四清
吴训青 朱四清
(湖南省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高职数学教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笔者通过下文对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详细论述,全面了解其现实意义。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数学的学习,认为数学在生活工作中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而且数学又枯燥乏味,学生觉得没有兴趣。此外,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中依旧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
(二)数学课学时少
在目前的高职数学教学课堂中,由于过度强调数学的“够用”,所以数学教学时间一再被缩减,而且所谓的“够用”指的是“考试有用,考完无用”,忽略了数学知识在学生专业和实际生活的“够用”。此外,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都采取用60课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一元微积分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为了赶进度,在数学教学中直接向学生灌输数学公式或结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分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高职数学教师依旧沿用着“满堂灌”、“一堂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课本中原有公式、定理的证明及技巧的训练,这种充满理论化的教学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四)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数学教材过于理论化、形式化,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对于数学实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却很少涉及。教材中缺少一定的案例,内容枯燥无味,数学教学明显滞后于专业应用。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研究
(一)改革思路
首先,高职数学教学在改革思路上要明确高职数学课程存在的价值,其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院校明确了高职数学课程存在的价值,就要将高职数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时候也完成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其次,院校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高职数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辅助作用。
(二)改革原则
院校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够用为度”则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有用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盲目的进行拔高教学。
三、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专业服务理念
立足于专业服务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措施重中之重就是要树立先进的专业服务理念。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树立实用理念。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主要是实用型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数学教学课程内容体系
立足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之上,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就要优化数学教学课程内容体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外延,要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定要精简,能适应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优化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体系
立足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之上,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就要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体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构建多层教学模式体系。此外,高职院校要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要立足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将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落实到位。立足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上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该是我国广大高职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