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9-01-15胡逸晨
胡逸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对于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了理论知识。学好该课程,为后续的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教学改革的宗旨为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分析,将书本上专业知识与实际临床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结合课程特点,制定合理教学方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内容由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三大部分组成,大多数教材的排列顺序为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基础。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涉及免疫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例如:细菌的感染中会涉及机体的抗菌免疫,用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以及抗体的生成,这对于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为了给学生建立合理的、符合认知逻辑的学习框架,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将教学顺序调整为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二、分析学生和专业特点,将实验与专业结合
实验课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要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问卷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课很感兴趣。实验课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所以,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实验课学好。例如,在学习球菌和肠道杆菌之前,安排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食物进行微生物检测,这不仅使学生对后续肠道杆菌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更加熟练。我们要求实验课要与理论结合的同时,还要与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结合,这样可以快速提高课程的专业性。例如,针对口腔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学习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时,让学生以口腔中的微生物(牙垢)作为样本,让学生们意识到口腔不是无菌环境,以此为契机讲述口腔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三、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使教学形式多元化
免疫学是一门非常抽象,逻辑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应免疫学较其他内容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免疫学作为三大教学内容中最难学习的板块,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打比方、利用多媒体的方法使教学形式多元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在讲授免疫系统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事防御系统——免疫系统。那么中枢免疫器官相当于培养军人和警察的部队和警校,而外周免疫器官可理解为每个省市的驻扎的部队和公安局。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可以理解为在公安局和部队内工作的警察和军人。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将免疫系统的各个部分层次化,搞清楚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涉及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的相关内容,而做好流行疾病的防治对于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将课程内容与国家重大政策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深入挖掘课程当中可以起到育德育人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分的探讨,反复推敲,整理出经典的教学案例,将案例融入到课堂当中,将课程思政科学化、规范化与可操作化。该课程案例也为其他的任课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广泛推广,使课程思政化走入课堂,提高育人成效。
五、总结
目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迅速,新型流行性疾病不断出现,新型和高效的治疗和检测、预防手段不断出现,同时,学生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迫切的需求,使得本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认真剖析《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真正做到“教有所源,学有所用”。将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巧妙的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全方位、全流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