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唐诗英译
——以王玉书版《锦瑟》译本为例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锦瑟原诗意图

杜 鹃 熊 蕊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江西 南昌 331700)

一、引言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Grice交际理论与会话含义理论基础上所阐释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交流双方的心理机制,解释说话双方的交际方式。他们提出了明示—推理模式。明示即语言发出者的交际行为,推理即指语言接受者为了识别发出者所表达的信息而发生的交际行为。语言接受者需根据发出者的明示行为,抓住有效信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获取最大关联。

作为一个特殊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在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三者之间进行。首先是译者对原文的推理过程,之后是译者对目标读者进行明示表达,最后译文读者对译者明示信息所隐含的暗示意义进行推理。译者首先通过具体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然后结合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能体现原文交际意图的翻译。本文以唐诗《锦瑟》的王玉书译本为例,根据关联理论,找到更好的翻译策略,探讨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二、原诗中关联理论分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语境包括词语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词语信息是双方交流的基础。百科信息是指关于世界的一切概念和信念的知识。逻辑信息是指人的认知和推理能力。

本诗借瑟隐题。主题是“悼亡”和“自伤”。诗人一生坎坷,借用多种典故。使用比兴,传达深思。读者根据这些典故背后所蕴含的百科信息得到词语信息,结合当时背景进行推理,根据语境进行认知体验,得出逻辑信息。

(二)交际意图

说话者明示行为背后的交际意图是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信息意图是说话人让一系列设想对听话人显现的意图;交际意图是让说话人有这个信息意图的事实互显给交际双方的意图。

《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此时李商隐罢官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大致内容是回忆往事,比兴和意象的使用,体现出作者感叹年华和生命的交际意图。

(三)最佳关联

参与交际过程的双方会自动追求最佳关联。诗中的典故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恍惚和迷惘、寂寥温暖朦胧的欢乐,调动了读者的情感。比兴和象征的使用,更加突出这些象征,让读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年华的易逝,达到最佳关联。

三、译本中的关联理论分析

翻译本身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而交际的成功是其第一目的。作者通过自己预设一系列信息,传递给目标读者。而译者则是通过翻译手段,将其传递给译文读者。因此,对译者来说,必须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才能将其所预设的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译文读者。才能保证原文所要表达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传达作者的认知目的,实现最佳关联。

The Zither

On the pretty zither there chance to b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with its supporters to my past years me brings.

In morning dream Zhuang Zhou thought himself a butterfly;

Emperor Wang expressed his spring grief through cuckoo’s cry.

In the vast moonlit sea,the mermaid’s tears turn out pearls;

In the hot sunshine,the jade in Blue Field spreads smoke curls.

Are these strong feelings only to be later recalled?

At the very first they were felt,one must have been galled.(王玉书译)

(一)关联理论对译本词汇的作用

首联总起,引出对美好青春的追忆。但美景不长,使读者萌生惆怅之感。“无端”表达一种未知的概念,“chance”能体现此感。泰帝与素女的典故暗示自己与众不同,是得天独厚之才。“一弦一柱”,追忆的是自己逝去的青春和时光。“my past years me brings”突出了“我”这个主体,将作者对自己的感伤有效传达给译文读者。

颔联的上句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下句引用望帝不幸国破身忘,死亡后,其灵魂变为子规(杜鹃鸟),在暮春的时候啼血哀鸣的传说。此联有迷失、离去之意,包涵着美好虚缈的梦境,体现诗人的悲感和冤愤。“thought”能表现出这种迷失的情境。第二句中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之感。伤春在李诗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spring grief”能传达原诗中表达悲恸的交际意图。在我国文学的意象中,“杜鹃”象征着悲凉,但在英文中,“cuckoo”有疯狂和愚笨的意思,可能会使缺乏百科信息的译本读者产生困惑。为保证目标语的读者能精准体会诗人的信息意图,译者最好将“cuckoo”改译为在西方文化中有悲伤象征的鸟。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珍珠在蚌里孕育而生,而蚌是在海里生长的。一般来说,蚌是紧闭的,但是在月亮明亮的夜晚,它们会朝着月亮打开,使珍珠得到滋养。珍珠得到月亮的滋养,能保持光莹。传说中,鲛人的眼泪可以变成珍珠。在此,诗人用眼泪比做珍珠。在李商隐眼中,此句境界高旷皓净、凄寒孤寂,带有一种复杂的难言怅惘之感。译文中“mermaid”能保证原文信息的传达。后一句中蓝田是产玉之地。产玉的地方,通常来说都有玉气。玉气缭绕,给人一种美好之感,但这种感觉却难以把握。译文中“hot”和“smoke”会破坏原文美好氛围的认知语境,给译文读者带来一种烦躁之感,“spread”的使用能够有效传达出原诗中玉气的弥漫的认知语境。

尾联中“此情”与诗句首联的“年华”进行呼应,体现惘然若失之情,再一次传达出对年华和生命感叹的交际意图。译文的“strong feelings”、“only”和“recalled”可有效传达出作者对时光追忆的悲凉之感。

(二)关联理论对译本韵律的作用

原诗是七言律诗,押韵为“年”、“鹃”、“烟”、“然”中“an”音,使得诗歌显得延长,加重了惆怅的交际意图。译文押尾韵:“strings”和“brings”,“butterfly”和“cry”,“pearls”和“curls”,“recalled”和“galled”,多使用长音,传达原诗惆怅感伤之情,是原诗交际意图和认知语境的体现,使译文读者感受到悲伤,达到最佳关联。

四、总结

翻译好诗歌需要我们结合两种语言具体的认知语境,把握好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认知推理分析,力求寻求最佳关联,实践好明示—推理过程,有效传达原诗的精神和风格,实现最佳关联。

猜你喜欢

锦瑟原诗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峨眉山月歌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改诗为文三步走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