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2019-01-15李金玉
李金玉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一、引言
学习动机于20世纪50年代末由Gardner与其同事Lambert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展开实证研究。90年代初,吴一安(1993)、文秋芳等(文秋芳,王海啸 1996)开展对中国大学本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证研究,开创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先河。21世纪以来,由Taguchi et al.(2009)、Dörnyei(2009)等的实证研究所提出的“理想二语自我”渐成潮流,国内也展开相应的“二语理想自我”研究(孙蕾,吕中舌 2014)。
笔者于CNKI高级检索功能中的主题、摘要、篇名、关键词中输入“学习动机”,并在文献来源中分别输入“外语界”、“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外语研究”、“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这7种外语类期刊,得到论文17篇,笔者归纳分析这17篇文献,以预测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二、国内近五年相关研究回顾
由于前人已对近30年来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行了综述,故本文只对2014至2019年部分核心外语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归纳。笔者将回顾研究论文中关于学习动机的三个维度,包括对象、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上看,近六年我国主要外语类期刊论文学习动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专业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其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生分布于国内东西部各省市,且男女分布均衡。
(二)研究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包括质化和量化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教学实验、测试、课堂观察、微变化研究、轨迹等效建模等,以基于数据统计的量化研究为主,少量采用个案动态研究进行质化分析,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研究内容
这17篇文献中,2篇属文献综述类,包括李炯英等人(2014)对我国2004至2013年外语学习动机的回顾思考;1篇属理论阐释类,常海潮(2016)引入国外外语学习动机最新理论“定向动机流”(Dörnyei,2015);1篇属口译量表的开发与验证研究(蔡任栋,董燕萍 2017),该研究结合口译学习实际,尝试开发口译学习动机量表,有益于今后对口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其余13篇文献均属实证研究,徐智鑫(2014)通过MOLT观察量表对本科英语课程中教师动机策略的使用频率和学生的动机行为进行记录;王晓静(2014)以自我决定理论为视角,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切入点,重点研究英语自主学习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王利娜和吴勇毅(2017)研究学习动机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同时对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孙蕾和吕中舌(2014)针对Dörnyei提出的“理想二语自我”,揭示二语理想自我对学习动机的不同影响,为实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习者树立理想自我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常海潮(2017,2018)基于定向动机流理论采用轨迹等效建模法分别对1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和4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展开定性考察,启发二语习得研究者转变研究范式,从动态角度对个体差异进行历时考察,以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效果;袁树厚和纪玉华(2017)通过对4名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动态考察,采用微变化分析法研究其学习动机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杨友朝和陈忠卫(2014)针对在校大学生可雇佣性学习动机基于性别差异进行研究,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依据;曹凤龙和李珂(2015)研究了CBI对医学生英语动机及语言水平的影响,指引医学英语教学方向;王同顺等(2018)研究了促学性评价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促学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流畅度;武光军(2019)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动机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既有较强的价值性动机,也有较强的工具性动机。
三、国内学习动机研究特点
近年来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对于方法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采用轨迹等效、微变化研究等,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不过,该领域研究局限性仍然存在。比如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创新,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对象较为单一,主要为高校学生,对于基础教育学生的研究较为缺乏。
(一)研究预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已将近四十年。研究分析表明:国内研究方法不断拓展,轨迹等效建模法为学习动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将动机研究的诸多因素融合,多维考察,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重要指导意义。当然,国内研究仍存在不足,相对于静态研究,动态追踪研究较为缺乏,且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大学生,缺乏对中小学生等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研究,今后可针对不同年龄层面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展开纵向比较研究。国内研究者应着重关注近年来国外关于去动机这一新课题的研究进展,展开我国本土去动机研究,丰富国内学习动机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