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索
2019-01-15杜孟蓉
杜孟蓉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在稳步发展中。而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然而怎样发挥它的优势,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将固定的教材活起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充满活力的。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掌握知识,这样才会得到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
1.美育可有可无
在现今的教育认知下,素质教育是个比较热门的词汇,但不得不承认,在实施过程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大多数学校。美育决定着国家人民生活的质量,然而在传统教育的错误认知中:美育可有可无,认为美术无非就是涂涂画画,是非常随意轻松的,只是在语数外那些主课紧张学习之外拿来“消遣娱乐”的而已。而且在很多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不注重这门课程,长期被主课占用或者只是虚度时间。事实上,他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其实美术这门学科不仅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法,放松身心,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2.宣传工具
这种观念就是学校把美术当做宣传的工具,例如学校的宣传栏、班级板报,而并没有真正的把美术当做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美育这个方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陈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去认真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又要关注其生理方面的成长。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可能连九年义务教育都难以保证,那艺术素质教育对他们来说就太奢侈。还有部分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授课态度消极,仍然采用那种依葫芦画瓢的单纯临摹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观念误区
现在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有些错误的认知。比如:教学手段过于“花哨”。相对于传统的上课方式来说,教学的方法和器材需要更新,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在的课堂,好像过分依赖媒体教学。多媒体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起来方便、简单、全面,还可以看视频、听音乐。可有的时候效果会适得其反,有些学生可能会沉浸在刚刚看的电视里或者音乐里,而忽视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而且有了多媒体,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板书。教师应该接受并且运用新的技术,但是也不能完全抛弃掉旧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一)正确对待学生差异
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去发现和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树立不同的目标和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每个人发展的方向,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建立师生平等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当一个人在充满着爱和尊重的环境当中,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那么同样他才会对生活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激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尊重?这就需要老师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创意,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
四、美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实际应用
(一)如何以兴趣激发创造力
兴趣其实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是都会格外的集中精神并愿意去探索和发掘,并且不会感觉到累或者抱怨。那么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学生的这种自我探索的精神,所以,美术这门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多地让学生去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例如:在《不同姿势的手》一课中,教师可以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掌骨、手腕等部位的做法。而是可以先用手做许多不同的姿势让学生联想它们所代表的情感含义。比如两手分开高举过头:代表投降;伸出大拇指,代表很好、非常棒;还可以通过手影游戏,引导他们有更多的认识,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手形通过与事物的联想,将手表现为鸽子、老鹰、大树、蛇等。通过对我们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堂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语气要有所变化,要柔柔的、甜甜的、语气尽量儿童化,让学生更有亲切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多词汇他们可能理解不了,比如“波浪线”,就可以解释为“大海的起伏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了。同时,在介绍动物的特征时,多用一些比如形容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小小的头”、“胖胖的身体”等等,这样的解释让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和更快的接受。
(二)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每门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改革就在如何处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相互关系时提出:“各学科都应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学科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1]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2]如此看来每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性,将各个学科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美术鉴赏,这里面的内容和语文是息息相关的,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文学素养。语文好的学生他的形象思维会更清晰,那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时代在进步,科技发展迅速,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离不开多媒体、网络等高科技,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的获取各种知识,多媒体播放的视频、音乐等可以很快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以更大幅度的增加他们的知识面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术和音乐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可以配合着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带给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这样会激发出学生的激情。所以,教师应该将学校所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交给学生,让学科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主动的去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是美术教师所应该具备的。
五、新课程理念下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美术是利用视觉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它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是我们所有人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东西。美育对于过去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未来更是重要的。美育是否能够加强,与我们社会生活的质量息息相关。
第一,小学是学生启蒙阶段,都说要从娃娃抓起,那么这段时期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以来,相对于以前,现在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好坏,提倡素质教育,摒弃从前课堂教师做主的陋习,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二,中小学美术需要一种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时代在进步,如今是精神文明当道,那么素质教育才是现如今社会所需要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所以美术这门课程的学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画画技能的训练,而是属于一种文化学习。应该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所带给我们所赋予我们特殊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之情,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宽容。
六、结语
新课程改革在稳步飞速发展中,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教育就没有发展,美术教育是一种比较多元化的课程,这需要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在生活中或是在教学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发现一些新问题,然后找到方法去解决。在教好学生之前首先得自身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中心,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全身心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不断改进,这样美术课堂效果才会越来越好,新课程改革才能更好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