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道德模块体验式教学策略

2019-01-15许杭建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灵魂

许杭建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体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行为体验为载体,以心理体验为归宿,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视主体的生命特征和生命个性,强调主体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关切生命本体的自主性、情感性,倡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政课程是以培养人、塑造人为己任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只有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的角度出发,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以道德模块教学为例,探索体验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发现:升华道德情感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都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关心时事并敢于对时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很多时候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和成熟的,存在不少困惑甚至有错误,这些方面就是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讨论职业道德这一话题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学生指出如今社会有不少人不恪守职业道德生意照样很火,所以职业道德是一纸空文,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是大道理。这就是学生德育认知的兴奋点、困惑点,我们抓住这个点进行道德教育就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找身边成功的生意人、企业家,成功的企业、百年老店,让他们分析他们的成败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比较讨论后,学生很容易得出共同的价值认同:违反道德所获取的利益不可能是长久的,那只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恪守职业道德才能将生意做大,所获得的利益才是长期的。要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高职生的关注热点、困惑所在、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才能引导他们形成道德认同。在道德养成方面我们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对于喜欢明星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解释明星们的成长励志经历来激发他们的进取之心;对个性比较强,不愿意服从班级管理的学生,可让他们参与制定部分班级管理规定,这样让他们感到受人尊敬,从而能够自觉遵守规定;而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但却喜欢“戴高帽子”,也相对比较听话的中小学生,则可用表扬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给予适度的监督,以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

二、辨析:提高道德认知

针对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真实模糊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者把正反两种观点或行为展现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同和接受正确的观点或行为,使学生在是非善恶的对比中,加深对道德观点、行为的理解,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并知道该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比如:在教授恪守道德模块,设置道德两难问题:企业为了弥补财物透支,企业老总以下岗要求你做假账,面对这样的要求你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不做假账会丢失工作岗位,听老板的话做假账将违背会计岗位职业道德“诚实守信”,面对这一点道德冲突,我抛出话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利弊后,我适时引导启发,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一问题。大家指出来可以举报企业主的行为;还可以学精财物管理知识、帮助企业避免透支的办法,等。最后,我引导学生知道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财会从业者,就必须从小处小事着手,从自己做起成为自觉践行财会从业者道德规范的行动者。对比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得到澄清,使道德观点、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学生的意识中更加清晰,使道德教育的信度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在对错误观点和行为的剖析中,正确的观点和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共鸣:追寻道德体验

世界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灵魂与灵魂的相融是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重新的建构。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建构,应遵循“需求——满足——价值观”的因果建构模式,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道德认知结构与道德行为模式,是靠满足学生内在道德需要而引起道德共鸣作为动力驱使才得以建构的,那些感动过我们的道德体验正在构成我们自己道德榜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而引起审美共鸣,才能促进学生的真正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学实践和道德体验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产生道德共鸣,升华道德情感。不同的教学素材进行体验式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职业道德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让他们跟优秀毕业生接触,听事迹,寻访优秀毕业生。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取让他们观摩招聘会、参观企业。立足于此,道德教育要生成共鸣点才能让学生主体得到高峰体验。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灵魂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灵魂树 等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