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简析
2019-01-15李秀山
李秀山
(长春市九台区饮马河中心学校,吉林 长春 130503)
情感教育在教学初中语文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它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行,让他们身心均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为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应充分做好一切准备,以便更好地促进情感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要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受到重视,初中阶段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语文教师也针对语文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究,力求能进一步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条件。而综合分析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现实需要,新时期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引入情感教育方法,不仅能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借助情感教育的力量,实现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激活,在内化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也对学生综合素质加以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教育领域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从情感教育角度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条件。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措施
基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情感教育的落实,对学生实施相对科学的教学指导,就要从多角度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为初中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情感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激活,确保学生能在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作用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为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黄河颂》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在教学导入环节就可以引入情感教育法,一方面向学生播放与黄河奔腾景象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故事导入《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在故事的启发下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使学生能满怀热情参与到课文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和谐教学氛围中主动对文本知识进行探究,提升教学组织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应用与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存在直接的关系,只有教师能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增强教学有效性,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背影》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模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活,进而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本内容所展现的教育意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借助生活教育促进情感教育的落实,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效果进一步增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导入生活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如:在结合《羚羊木雕》课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朋友关系时,就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从主人公的角度说一说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看法,以及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主人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也能对文本表达的思想形成全新的认识,有助于增强教学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新时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开展情感教育,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激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促使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逐步增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也能助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