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2019-01-15白恩明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白恩明

(中国共产党阜新市委员会党校,辽宁 阜新 123000)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理论布局。并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继而提出了“四个全面”理论布局,这一理论布局,是党和国家在各方面工作上的总引领,所以我们对“四个全面”理论布局,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一)认识“四个全面”理论布局,要认识它的全面性

首先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目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全面。虽然目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一些缺陷。比如,我们城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贫富差距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以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是当前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的问题。全面改革也是深化改革的主题与关键,还有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从严治党。这些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四个全面”理论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

“四个全面”的理论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实践的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梦的实现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严治党为中国梦提供了组织保证,全面依法治国为其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为其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战略布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特点。只有实践才能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成果。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题

“四个全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并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该怎样来建设?这些问题邓小平理论都为我们回答过。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一观点在党的十八大也有明确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即“四个全面”,我们应该坚持战略布局,推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步。

三、“四个全面”理论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小康思想的发展。建设“小康之家”首先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当时含义比较简单,主要是经济上和数量上的小康。党的十六大之后,小康水平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还是低水平和不全面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变,虽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意味着其他方面,如:更美好的环境,越来越广泛的民主,以及更强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即将实现。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任务。在改革开放理论的基础上,改革不断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把之前改革开放理论中的不合理不适应国家发展的情况都进行了重新的布置,丰富和拓展了原先的改革理论。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境界是依法治国。综合性的法治治理开辟了中国治国法治的新纪元,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四个全面的“理论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严格管理党。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思想的重大发展。这个理论是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部署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并顺利地依法推进国家的保证。这是党在新时期建设的一大创新。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了中国几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们的生活幸福和美丽,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改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