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路径研究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非主流话语权网络空间

曾 易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近年来,随着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主流意识在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主流意识的建设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发生在两大场域;一个是人们现实生活、工作的场域,另外一个是网络场域。由于现实生活、工作的场域具有实在性的特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相对具有操作性。而网络场域,由于其虚拟性的特征,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在此情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因而,本文探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场域的话语权,以有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场域的影响力。

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扩展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话语权”即话语权利,我们通常将它视作“人们为了充分地表达思想,进行言语交际而获得和拥有说话机会的权利。”[1]因此,话语权的本质是话语主体地位的体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就是在网络空间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让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具有自由、主动的“发声权”。

由于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活跃的空间,伴随多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的涌入。一时间,网络中各种思想观点此起彼伏,网络的传播性特征使得这些思想观点发生着微妙的作用。面对网络空间中多种社会思潮与形色各异的思想观点的纷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提升其话语权,才能进一步扩展它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发声频率与发声量,有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各意识形态中的竞争力。

(二)有益于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巩固其主导地位

网络是一个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并存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都拥有话语权,而一方话语权的提升就意味着另外一方话语权的弱化。原本拥有较强势力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会因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出现话语权弱化的情况,从而会激起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争锋。而这一争锋反而会促进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因为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诉求上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人们可以根据二者之间争锋所引起的影响判断孰好孰坏。

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影响方面是大相径庭的。“如果说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想具有黏合作用,那么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产生特定的分离作用,不同程度地瓦解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可能最终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动摇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根基。”[2]因此,这一争锋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二者,提高人们对二者的辨别能力。同时,这一争锋,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从非主流意识形态中寻找新问题、新倾向,对此进行适当的吸收与改造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保持活力,从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三)有利于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价值

“意识形态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居于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构成一定意识形态的鲜明标志,并成为不同意识形态相区别的根本标准。”[3]同样,主流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只不过它是一种在社会上占主要地位,并且应该为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需要价值观作为支撑,所以统治阶级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可以再更进一步彰显时代性以及时代价值,因此应当在社会构建相应的价值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撑。价值观念体系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体现一定的时代性。那么,主流意识形态也同样应当体现时代价值。

二、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隐蔽性和诱导性增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4]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网络微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畅游在网络交际圈中。这个交际圈相对来说自由度较高,由于交际对象的陌生性以及自身信息的隐蔽性,许多人在圈中敢言日常生活所不敢言,敢讲现实生活所不能讲。非主流意识形态利用网络的这一特征传播它所倡导的内容,并将自己顺利地隐避起来。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将局部问题和突发案例放大报道,并通过自己的犀利新颖的评价吸引公众,让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增强对公众的诱导性。

(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声音微小在某些领域甚至“失声”

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一件热点事件足以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网络上经常会出现热点事件,网民们会针对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或是进行讨论,在评论或者讨论当中,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网民就会宣泄自己的不满,表现出对国家、社会、他人的不信任,并肆意散播自己的不当言论。在热点事件发生后主流意识形态可能会出现反应不及时的情况,或者在对待网民的评论与讨论时,没有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引导作用。热点事件一旦发生,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抓住契机,将事件的评论朝着它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在网民的讨论中它会与自身观点类似的网民互动,煽动民情,从而在评论与讨论中占据上风,顺势压低主流意识形态的势头,形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声音微小或者失声的情况。

(三)公众的猎奇心态弱化自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上网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寻求新鲜刺激的信息,以体现他们的时尚个性。因此,他们对网络头条的关注度明显高于一般新闻事件,对于诙谐幽默话语的喜爱度也高于新闻报道语言。而现实的状况又是,主流意识形态通常以正面的新闻事件出现,善于用严谨的语言,对比之下,公众易偏向于选择浏览、接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由此,会出现公众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度偏低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度。

三、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新时代的提升机遇

(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提供力量支撑

话语权的较量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不仅会和国内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进行较量还会和国际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较量。不管是哪一类较量都需要强大的后盾力量,尤其是与国际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较量更是需要国家综合国力作为支撑。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有了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相继问世,创新型国家取得进展,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并在国际社会赢得良好声誉。这些成果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也相应地有了提高的机会。

(二)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当今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意识形态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各国在意识形态工作上都下了不少功夫。近年来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影视文化产品、报刊、书籍或是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对我国进行渗透,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大放厥词,以影响我国的青年一代。针对这些情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5]此后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也提到网络空间建设问题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意识形态建设大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也获得契机。

(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网络安全意识增强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提供载体,人民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奠定群众基础。互联网是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载体,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离不开载体的创新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此成就之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以下态势“信息技术进入后个人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普惠计算时代;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正在形成。”[6]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提供载体方面的保障。同时,人民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提供群众基础。根据一项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表示“越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舆论的监管越重要”;72.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对其越应加强管制”;61.3%的受访者都认同“很多西方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比中国要严”[7]

(四)人们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深厚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离不开国民的支持,更离不开群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形象有了新的释义,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科技、中国速度等让国人备受鼓舞。“厉害了!我的国”让人民群众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群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了相应的提高,在许多突发事件以及热点话题面前,许多网民能够理性看待问题,不被非主流意识形态左右,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与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相博弈。所以,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能够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削弱非主流意识形态对网民的影响,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四、新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路径

(一)加强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沟通,汲取其正确观点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

话语权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受限于群众对于话语的信服度。群众的信服是一种软力量,它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实现内化的推动力。当它在人们心中的信服度较高时,它所传播的内容更容易被人认可。但是,话语的信服度除了传播方式得当外,内容还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不可闭关自守,而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与其他意识形态的交流中去,汲取他们的有益成分,扬弃自身与时代不合适的部分,实现自己的创新发展。但在这种交流沟通中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立场坚定、观点清晰、方向明确,谨防非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渗透。沟通中还应当汲取苏联意识形态解体的教训,识别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可或缺,但是理论创新既要有所开放又要有所防备。

(二)重视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媒载体与网络平台建设

大众传媒与网络平台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载体,载体利用得当可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范围,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平台建设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提升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网络平台的建设应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平台运行通畅;第二,平台具有交互性;第三,适时对平台进行督查。平台运行通畅,这需要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员,通过进行设计、编程等过程让平台能够更好地运行。因此,现代传媒与网络平台建设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以保证、维护平台的运行。

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通常以单项输出为主,缺乏与群众的互动性。因此,要建设交互性的平台,让群众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之间进行双向互动,以此有助于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向群众的输出,更有益于群众反映情况。建设好的平台还需要进行适时的督查,让平台的运行符合相关的标准、法规,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做到网络世界与现实环境的结合,拉近主流意识形态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距离感。以上三方面不仅可以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渠道,还可以加深人们对内容的理解提升其话语权。

(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语言的大众化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成熟、稳定而持久的特点,这套体系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模糊界定多,具体描述少,与人们的日常话语格格不入甚至让人们觉得高不可攀。现今的网络用语生动活泼、富有轻松诙谐的乐趣,人们陶醉于网络海洋时便乐于接受该种风格的话语。但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沿用了曾经的风格,导致在网络空间受大众的欢迎程度较低,由此弱化的它的话语权。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话语大众化的实现程度,现今应当适当改变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表达方式,转变其话语风格,可以适当借用生活语言讲好生活故事,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故事讲好今天需要讲的话,让内容与言语表达更好地结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由此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空间语言的大众化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四)掌握网络传播特点,及时解决群众网络意识形态的困惑

大众传媒的路径是“‘点’向‘面’的传播,并主要由‘点’(大众传媒)单向流动或辐射到‘面’,反馈是偶然的、延时的”[8]因此,要注重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发出点与受众面的关系,要让话语的发出点主动、高效地向接受面发出信息。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要把握好传媒的这一特点,传播出去的内容应当涵盖尽可能多的人。反馈回来的问题和困惑,由于传媒反馈的延时性,可能会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因此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部门和网站应当及时出面回应群众的问题,有效应对棘手问题。通过在网站进行说理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解决群众意识形态的困惑,并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传播正确的思想观点。

(五)肃清网络错误观点,加强公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网络中鱼龙混杂的思想、观点让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度降低,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于是出现了只要有人发表评论、言语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观点基于自己利益的立场被毫无忌惮地发表出来,由此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应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公信力。这就应当肃清网络错误观点,让错误的网络话语在网络中无立足之地。同时对网络舆论给予更多的引导,让网络的舆论话语有正确的立场,理性看待问题,不随波逐流。

部分网民在网络上毫无原则地发表言论主要由于自身没有坚定的立场又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导致自己人云亦云。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加强公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通过教育的方式让他们重视网络环境,重视网络话语发言权,提高防范错误思想的意识,以此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可以更好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猜你喜欢

非主流话语权网络空间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