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影响分析
2019-01-15王喆
王 喆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人才培养三大体系包括招生、培养和就业,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就业情况直观地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早已为其指明了方向,即“以创新引领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基于这一思路,高校开始着手引导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的就业创业开辟新天地。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形态,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而催生的发展新形态。与以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1.0不同,“互联网+”继承了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创新2.0精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经济行业相结合来助推各行业经济取得新发展,充分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传统经济模式与结构进行升级改造[1]。举例来说,在“互联网+”融合下,部分传统集市转变为淘宝,部分传统百货商场转变为京东,部分传统银行升级为支付宝。“互联网+”中的“+”并不是累加或堆叠的意思,而是体现出与当前信息时代相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一种交融状态。
二、“互联网+”对高校就业创业的作用
“互联网+”不仅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更代表了一种在未来有无限可能性的趋势,其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选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互联网发展已经从PC端延伸至移动端,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等都受益于“互联网+”的诞生。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也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或创业机会。比如“饿了么”和“滴滴打车”这两款APP(应用软件),完美解决了吃饭以及出行中的时间空间阻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两款APP本身的研发、运营、宣传、维护等环节都需要人力,由此便催生出一系列相关的专业岗位。“互联网+”的发展彰显了时代机遇,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都能找到就业点,尤其是那些拥有发现问题的眼光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很容易借“互联网+”走向成功。
(二)“互联网+”构建了更大的就业创业平台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个人、集体和企业将从中获益,并且在探索“互联网+”发展机遇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现有网民人数早已突破了7亿大关,其中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也接近我国总人口数的一半,由此带来的网络零售交易额连年上涨,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互联网+”的发展将我国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市场,为无数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规模巨大、发展势头良好的交易平台。
(三)“互联网+”降低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门槛
微信是“互联网+”发展下诞生的一款功能强大的社交软件,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挂钩,应用率极其广泛。有相关数据表示,由微信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和间接就业人数总计已超过了2000万。微信背后的腾讯开放平台拥有多达几百万个创业团队,累计向社会提供了接近上千万个就业岗位。随着进一步发展,腾讯开放平台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都有所覆盖[3]。类似微信这样的应用软件以及腾讯开放平台这样的网络空间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点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与创新能力。这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是进行就业和创业的绝佳入口,且入门门槛极低。
(四)“互联网+”提供了更加平等的就业创业环境
互联网的开放与包容性使得每一个人都不受时间、空间、身份等因素差异的影响,可以平等地在互联网上发布和接受信息,消除了求职者和创业者的社会成本差异。举例来说,在传统就业或创业中,性别差异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轻松入驻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尝试各种各样的创业。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新兴市场中大约有30%的小微企业创始人都是女性,国内最大的网络平台阿里巴巴上有超过一半的店主是女性。这些数据和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互联网弥补了女性在传统就业创业中的不利地位,“互联网+”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
三、总结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他们的就业与创业是一个难以圆满解决的问题。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催生了大量的岗位,高校毕业生应善于把握这一机遇,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就业或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