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研究*
2019-01-15郭超妮
郭超妮 李 艳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3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旨在通过弘扬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可见,当代高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高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史料看,我国对文化自信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基础作用于上层建筑的结果。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硬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也备受重视。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一方面需要理性审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需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理解、和借鉴世界其他异域文明与文化。
(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是文明、文化的集散地,是培养人才之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地,因此必须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应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理念为核心,结合本校的特色,创新校园文化体系。此外,通过“三进”,增进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培养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三)是解决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问题的需要
在全球化浪潮的袭卷和高度信息化背景下,来自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等文化观点的相互交流与冲突,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较大,致使当代大学生在文化信仰上迷茫,文化不自信。此外,主观上大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和底蕴不足,文化自信缺失。
(四)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
在多元文化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西方人文通识课,以及专业课,在学习中反思、吸收和使用,培养文化觉醒意识,文化辨识与选择能力。目前大学就业形势严峻,客观上也要求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的目的,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高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
大学教育,课堂教育仍然是主要教育方式。高校应该以课堂为主要依托,以思政课等公共课为龙头,而以其他多学科的专业课为辅,以大思政的格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自信教育,使大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接触、体验、浸泡和熏陶,自觉认同中国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尤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和渠道,以礼乐人文素养通识教育为辅,使大学生全面、深刻学习中国儒家、法家等国学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爱国主义文化、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形成的各种先进文化等。
(二)以课外活动为辅助,丰富文化自信教育
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在大学里,除了课堂学习,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以及名师专题讲座活动等。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以辩论赛、文娱活动、主题讲座等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让教师与大学生在互动中充分体验文化的艺术和魅力。在课堂外,学校各门科目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大学生去附近的文化教育基地等学习。并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充分进行文化反思与创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古今文明、文化的碰撞,敢于反思、实践,推进文化的创新与繁荣。
(三)以网络教育为媒介,抢占文化自信教育新高地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网络成瘾、娱乐至死,时间碎片化……,这些都是每个个体要面临的挑战,因此如何用好网络,如何高效率地筛选有效信息,是一个难题。对高校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与网络进行学习,如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这是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领域。高校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特色专业,打造文化品牌,创新文化自信教育的方法,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建设各种有益的网络文化网站,举办各种文化主题活动,抢占文化自信教育的新高地。
三、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肩负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推进自身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主要探讨了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及策略,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