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

2019-01-15张高峻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精神

张高峻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创新,是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一个民族只有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创新,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包含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要素。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我国社会的创新政策及创新环境概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就是要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将科技创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国家发展创新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在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上也出现了创新的热潮:各种创新性企业、创新类竞赛、创新性研讨活动等层出不穷,大众投入到了万众创新的浪潮当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共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要依托科技创新的支撑。目前来讲,我国的科技“软”实力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不小差距,科技研发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下社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这就更需要一大批的科技创新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去。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大计。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责无旁贷。

二、创新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释义

创新精神,是指能够对已有的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的思维能力,同时进行发明、创造、革新与改革的意志、信心、智慧和勇气。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专业科学知识的积累及创新性思维的发挥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如高校、企业、自然人或科研机构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所具备的科技创新发明的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涵盖范围较广,但主要包含七个主要要素,分别为:科研人员的知识水平、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科研设备、研发经历、研发经验、经济实力以及创新精神等。

三、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迎来了创新创业的大潮,各大高校都通过创办各种创新创业基地、举行各种创新大赛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科技部发布的《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报告中显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由传统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出等方面有诸多成效。

(一)我国当前正处于创新创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2016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消息:中国成为首个年度接受专利申请量超过一百万的国家,专利的申请量增幅高达18.7%,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之首;2016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于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名。

(二)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依托高校平台搭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31个,占全国总量的51.6%;依托高校平台搭建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个,占全国总量的26.9%;依托高校平台搭建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0个,占全国总量的23%;依托高校平台搭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57个,占全国总量的34.1%。与此同时,我国在高校内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8个,教育部工程中心410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95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8个,由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项。

(三)高校原始性创新与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

当前,我国高校牵头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批973、863等国家重要科技任务。高校发表的SCI论文超过22万篇,占全国总量80%以上,相比十年前增加了13.8万篇,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6.1%。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分别以13个项目、10个项目和8个项目位居三甲,从国家三大奖初评结果来看,共有2项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特等奖、1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和3项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通过,这些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主要包括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

四、应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及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重视。笔者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总结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一)高校应注重平衡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美国普渡大学副校长迪巴·杜塔曾指出:当前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只注重创业教育而忽视创新教育。在我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很多高校把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无法理清创新和创业的先后顺序,使大学生降低了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创业需要创新作为支撑,创新却不一定依赖于创业,高校要注意平衡两者的关系,做到均衡发展。

(二)高校应运用科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法国教育家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感与成就感。”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采取多种方式配合,用恰当的方法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于不同特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的基本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三)高校应注重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氛围

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心态、情绪和价值取向。高校应该组织和开展多种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氛围,给学生构造一个创新的环境。通过邀请创新创业模范来校演讲、进行科技创新报告、举办创新比赛、参观创新项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真正接触到丰富的与创新有关的知识与信息,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当前,高校中大力开展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给大学生提供了把想法变为现实的平台,这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创新方向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的进行个人创新潜能的激发与探索。

(四)高校要建立专业的创新师资队伍

受目前社会大众创新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即便自己拥有满腔的创新热情,但是却会遇到各种困难,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这一方面也会挫伤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所以,需要有专业的导师团队和专业指导老师来指导学生的创新,帮助他们解决创新道路上的困难,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新的质量。

五、结束语

当前,创新创业已经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大学生如不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社会中就很难立足。经过大学时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学生们一定会在社会中自己的岗位上发光放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科技精神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拿出精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