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2019-01-15张凇宁
张凇宁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的基础,它的有效学习,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至关重要。在初二阶段,学生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带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在起初,都会对于陌生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知识不断深化之后,一些学生逐渐跟不上脚步,最后不得已选择放弃,基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以保持学生对于新学科的高亢热情,在兼顾提高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从教学设计入手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而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却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故而,为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最前沿的物理知识,不与社会发展脱节,教师就必须在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将一些与本阶段物理课本知识相关的资料,备入教案中,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随堂小实验,将一支蜡烛直立在装有一定清水的器皿中,然后点燃蜡烛,再用一个比蜡烛略高一些的玻璃罩罩住,等蜡烛熄灭后观察玻璃罩内水位的变化,这种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大气压强,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如,在光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将阿基米德如何利用凹凸镜原理烧毁了古罗马战舰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如果单纯的依照书本进行讲授,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些抵触心理,但是换成讲故事的形式,学生则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进而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无论是生理方面亦或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则会导致他们在日常的学习时表现出差异性,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并针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
物理学科属于理科,它有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带有抽象性的学科,而这种抽象,会让很多学生不能及时的理解,尤其是对基础水平、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针对在教学上出现的这一情况,教师一定不能一带而过,而是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如在杠杆原理的讲解中,可采用户外教学,以跷跷板为例,让两名学生分坐两端,测试跷跷板支点在中间位置省力还是靠近边缘省力,以此让学生更好理解杠杆原理,再如学习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法,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以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和几个成绩较差的同学组成,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带领其他组内同学学习,促进同组内的共同进步。
三、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莫名的放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如在讲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为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块湿毛巾,然后将多余水分拧干,再带到课堂上,事先向学生展示毛巾的湿度是均匀的,然后分成A、B、C三组,A组两个毛巾分别展开,一个放在通风处,一个放在通风性较差的地方;B组的两块毛巾,一块平展开,罩在事前准备好的盆子上,一个揉成团放在一边;C组的两块毛巾分别展开,一个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个放在阴暗处,准备工作做好后,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等过20分钟以后,分别让几个同学观察三组毛巾的干湿程度,进而探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将学生分为多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对结果进行汇报,最后由老师进行系统的总结,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而且可以活跃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四、源于生活,创设情景
教师在从事物理教学时,可以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方针,以生活为基础,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现实相结合,引起学生对书本知识产生兴趣,再进行知识的灌输。如在讲解杠杆原理时,可采用户外教学,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也可运用多媒体进行室内课程播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不同支点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再如,在探究融化与凝固时,我们可以采用水浴法对蜡烛和海波碎块进行加热,然后用温度计记录两者融化所需的温度,在看到两者所需温度不同时,可由老师进行讲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认知。
五、结束语
综上,初中阶段虽然是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但所接触的知识相对简单,与生活的关联性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在融洽课堂氛围的同时,从教学设计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物理成绩得到提升的同时,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