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1-15杨咪咪
杨咪咪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学习投入一词源自工作投入的概念,由学习卷入转换而来,根据工作投入的层面,学习投入划分为活力、专注、奉献三个维度(Schaufeli,2002)。学习投入被定义为“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身心投入的总累计”(Astin,1984),随之提出了七项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的有效教学原则(Chickering,1987)。之后的研究主要从学习投入的内涵及维度划分方面展开,对大学生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多根据维度的划分,通过研究数据分析。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
一、学生个体层面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个体的因素会影响到学习投入,主要包括:
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即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主观程度与客观程度相比较后的主观感受程度(郭咏梅,黄樱,2010),专业满意度越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越积极(樊明成,2012)。专业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因此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要慎重考虑。高校要做好对大学生的专业解读与引导,将学生的兴趣、能力与专业匹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从而提高学习投入。
学习动机也对学习投入具有影响,尤其是外部动机(毛晋平,1995),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周边同学的影响,在理论学术的学习投入上缺乏理性(刘亚琴、陈明,2009)。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稳定,容易转变,这一过程中对学习投入就会产生影响。
大学生的家庭资本对学习投入也具有影响。良好的经济资本可以支撑大学生专心投入学习,而较差的经济状况则会让大学生去做兼职、挣外快而分心。同样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越高、社会资本越多对大学生的学术投入的引导就会越多。这些因素都是依附于学生个体所存在的客观因素,也是很难进行调整的一部分因素。
最后,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目标定位以及学生对未来的期望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大学学习的看法,从而影响到学习投入。
二、高校层面
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是直接与大学生的学习相联系的,合理清晰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条理的学习逻辑,例如课程地图的绘制。但目前有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强,甚至有一些课程重复,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完整的逻辑思维,进而产生学习疲劳,影响学习投入。
高校的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具有相对大的自主性,因此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等的评价比例对大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学业成绩比例大的情况下一般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就会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投入也具有影响。今年教育部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施细则中要求淘汰“水课”,这就剔除掉了很多不必要甚至无意义的课程。教师的精力就会相对集中,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上课满足感增强,学生更容易进入课堂,投入学习。
三、社会层面
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就是社会的职业要求,随着高等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社会实践。大学生为了让自己具有竞争力,在大学期间去做兼职丰富自身的实践经历,而这些兼职往往是一些低价值的实践。由于投入社会实践,对应的学习时间救护减少,学习投入就会大大降低。
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影响。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充斥在社会生活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有冲击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快手、抖音等网络的开发。曾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网络平台直播,面对这样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会走入误区,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业课程的学习,减少学习投入,这是不可取的。
四、总结
高等教育在承担教书育人的同时还不断为社会输入人才,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质量。学习投入是衡量大学生学习结果的一项指标,本文从学生个体层面、高校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改进大学生学习投入提供针对性的思路,对症下药,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