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时代,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19-01-15李华秀
李华秀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网络已经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的发展进入了圈层时代。网络世界的人们,在已有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定制需求,在各种社交平台上,通过持续引导,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稳定的社交群体。如朋友圈、同学圈等。现在还有更多样的圈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社会和人都圈层化了,商业也开始圈层化,品牌、管理、组织、营销等随之也要开始从圈层化这个维度来考虑,从而形成圈层经济。圈层的力量越来越凸显,梅耶·罗斯柴尔德就曾说过: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斯坦福研究中心发表过一份报告: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由此可见:圈层的广度,决定着生活的高度。网络圈层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正改变这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突破,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个体特点,综合现代管理学、传播学、信息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互联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文化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文化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二、圈层时代,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缺失。虽然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家、政府方面也意识到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到在网络中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安全性等问题,也讲到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并没有出台具体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民办高校主办方和管理层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民办高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协同规划、信息技术、一体化建设环节的投入还相对薄弱。
其次,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平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载体。网络平台的有无与好坏,直接决定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但是民办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平台的建设普遍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很多民办高校仅有校园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而这些专题网站也仅限与对校内外的相关政治报道,内容板块不多,没有完全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道德观念教育、心理素质、文化修养教育分栏设置。而且从网站点击率开看,其应用率也相当底。新兴的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有尝试使用,但没有规范管理和有效运用。
再次,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意识欠缺,思想保守,教育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大多教育者将思政教育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用于传统的教育工作上面,虽有些简单的网络教育,也就是用电脑和网络发送邮件、QQ沟通和上传图片等,不懂得更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民办高校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学校根本没有。
(二)圈层时代,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不同的圈层成为教育主客体间无形的屏障
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不同网络社群构成的“网络圈层”界限越来越明显,每个人的认知也越来越受到网络圈层的影响。圈层内成员因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趋同的价值认知、相似的思维方式、相匹配的活动方式以及共同认可的观点,而互相吸引,互通有无。而圈际间以圈为界很难跨越。而往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不论兴趣爱好还是价值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很难成为圈友,即便强行筑圈,也很难成为大学生的核心圈层和中心圈层。因而圈层阻碍了教育主客体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
2.圈层化使思政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流失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进行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特别是圈层时代的来临,任何个人和机构的言论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都可以迅速的大面积的在圈层中传播,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控性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与日俱增。民办高校大学生,接收信息能力强但甄别真假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不当言论的影响。这给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话语权带来巨大挑战。
3.圈层为网络异见提供了庇护,大学生的道德法律底线受到冲击
大学生网络生活“圈层化”的存在使得高校所依赖的网络舆情监管难度加大,因为监管者无法介入圈层内,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无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有害的信息和虚假信息进行过滤,圈层为不良信息提供庇护。近年来,一些个人和不良媒体为博得关注,大肆炒作夸大社会负面新闻,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编造谣言,造成诚信危机不断蔓延;一些所谓“公知”、“美知”们频频放出不当言论,败坏国家形象。在这种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正在铸造人格,锤炼品格且意志原本不坚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最容易被带入歧途,其道德法律意识的底线受到负面信息的严重冲击。
4.圈层化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不断下降
圈层生活丰富多彩,聊天、通话、视频、学习、游戏、微商等,让很多学生成迷网络,对圈外生活失去兴趣。而且对网络依赖日益严重,缺乏独立思考,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说正遭遇滑铁卢之变。
三、圈层时代,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圈层化”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常态,民办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圈层化”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
1.民办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首先,学校方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领域。
其次,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资金不足,人手不够,队伍素质差,平台不健全等问题皆因投入不够,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第三,健全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管理制度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学校应尽早制定相关的运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如网络教育管理员责任制、网络舆情监管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机制,大学生网络实名认证机制等。
第四,完善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平台是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载体。网络平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此,必须健全的网络平台。首先,要继续加强专题网站和特色网站的建设,充实网站内容,创新网络形式,尽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其次,搭建综合网络平台。加强BBS、校园论坛、E-mail、贴吧、豆瓣、微博、QQ、微信等载体的建设。充分利用不同载体的优势。
第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当前,民办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辅导员、各支部书记、学工处工作人员和思政理论课教师。这些人员的主要职责并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路教育只是一种额外工作或者辅助工具,多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这只队伍必须集系统的专业知识、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和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充分了解于一身。另外,继续加强原有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在网络技术上,分工管理上,综合协调方面加强建设。
(二)突破圈层困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助力
打破互联网时代的“圈层化”困境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需要多方面协作。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培育健康网络圈层,掌握圈层交互引导权
学生的网络圈层并非都是问题圈层,有很多圈层充满正能量。对于发展较好的网络圈群,要给予支持。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融入大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交互方式、互动内容、思想动态、价值诉求和话语体系,与大学生打成一片,从圈外人变成局内人。
转变沟通方式,打通话语渠道。从传话到对话,改变交流姿态,从沉默到互动,共建生活场景,从少数到多数,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优质资源供给和创新的互动方式,提高平台活跃度,把握重要节点,设置议题,逐渐掌握圈层交互引导权。
2.破除极端网络圈层,把握圈层舆情主动权
民办高校个别学生的网络圈层被非主流思想占领,圈员出现三观不正现象。对于这些极端的圈层必须破除,我们要牢牢把握网络圈层中舆情引导主动权。
一是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络平台使用制度。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对网络圈层进行规范,加快完善网络实名制,健全网络圈层信息管理机制,防止圈层内不良信息的散布。还要借助手机运营商以及微信、微博等有关平台的管理服务,对重点网站、重点网络社群、关键意见领袖进行有效监控,净化圈层内的传播环境。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对于舆论热点及时分析和传递,对网络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把握舆情主动权。通过学生骨干、干部,辅导员通力配合,加强主流声音的传播;运用校园网站,QQ群等多个平台同时发声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学生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修正,负面情绪及时安抚和疏导。
3.创建和拓展高质新圈层,控制网络话语权
组建学生网络社团、提高学生组织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鼓励党员及学生骨干在网络空间积极发声,传播主流思想观点。培养一批学生意见领袖,使之加入不同的圈层中,发挥其引领性作用,促进不同圈际中的交流,打破圈界交互屏障。关注拓展兴趣社群,打破知识壁垒。在学校层面为不同兴趣圈层、不同文化圈层的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相互切磋的机会,比如举办女生节、网络文化节、xx纪念活动、民族文化节等活动,拓宽大学生的认识渠道。同时,以学生先进分子为桥梁,给教师圈层和学生圈层间搭建起更为全面的互联互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