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负面性社会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01-15武永勤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道德责任

武永勤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思想最活跃,遇事有热情,但因社会阅历浅,政治上的幼稚,心理素质上的脆弱,对问题的理性思考能力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客观事物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负面性社会事件是指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并带有消极、恶劣的影响[1]。社会上发生的负面性事件层出不穷,如顺风车遇害事件、杭州纵火案事件、江歌事件等等。由于媒体的快捷和普及,这些事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敏感群体,对此类事件更是高度关注,热心跟踪事件的发展动态。面对这些负面性社会事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难免不会受到冲击,更严重的还会发生一些不太理性的行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和危及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高校的老师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帮助大学生对负面性社会事件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协助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合理定位。

一、负面性社会事件的特点

(一)结果惨重,影响恶劣

负面性社会事件往往造成无辜生命的损害,而且手段极其恶劣。如江歌事件中凶手陈世锋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私利,不择手段,无视生命的珍贵,用匕首杀害了江歌。这一事件严重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事件中的女主人公在面对好友为自己出面与男朋友争执时,选择了逃避的行为,严重背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容易误导大学生产生利己主义倾向,漠视道德原则。

(二)违背道德伦理,打破道德底线

负面性事件的当事人违背道德伦理,无视道德规范。以个人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导致个人与他人的对立,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使自己由精致的个人主义者变成背负血债的个人主义者。

(三)触犯法律,构成犯罪

大部分负面性社会事件,其行为涉及违法犯罪,不仅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犯罪主体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负面性社会事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

(一)使大学生产生利己主义倾向,漠视道德原则

在负面性社会事件中,当事人表现出极度的本位主义,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甚至不惜侵害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江歌事件中,江歌为她的好友刘鑫仗义执言,却被她的男朋友砍死。而她的好友刘鑫却在其男友对江歌实施暴力时,反锁其门、置身事外。而且事后对江歌的母亲避而不理,冷言相讥。从整个事件来看,由于她的自私,用朋友的死换来了自己的生,这一切无疑都会强化大学生的自私意识。会对大学生的原有道德理念产生动摇,继而会践踏我国传承下来的长期“感恩”文化,长此以往会使“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好传统变成“受人涌泉之恩,也不滴水相报”恶行呢?致使社会上“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族”横行呢?

(二)使大学生产生暴力倾向,淡化法治观念

负面性事件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犯罪手段极其残暴。在面临争执时,争执双方用杀人、纵火等手段化解矛盾、释放情绪。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野蛮。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仅使当事人走上了犯罪道路,还对当今社会产生了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对情绪冲动、价值观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极有可能造成一种错误导向。

(三)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社会心态,产生信任危机

负面性社会事件背离了亲人有情、朋友有义、人人友善的人际关系总则,使大学生对人和人的关系不再信任,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怀疑。然而人和人之间的这种信任是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这种信任,拥有一个消极的社会心态,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幸福将无从谈起。例如:江歌事件等这些负面性社会事件会动摇人们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对以往已经树立的人们应有的正确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就会促使人们在潜意识里不由自主的对自己提出反问?“我这么做对吗”、“我帮助别人值吗”、“别人会说我是傻子吗”……等等。就如同当年“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该不该扶”的社会危害等畸形的社会现象。

三、通过负面性社会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通过对负面性事件分析和评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区别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益与损、美与丑、违背或符合本人意愿等的看法系统,他一般是带有情感的,并为人们实施正确的行动提供依据[2]。

负面性社会事件,一方面给政治思想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增加了政治思想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为政治思想工作创造了条件。我们对负面性社会事件不能避而不谈,应该尊重事实,巧取角度,加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负面性社会事件分析和评价的方向指引,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如江歌事件后大学生产生如何相信朋友,如何处理朋友关系的困惑。这些困惑久置于大学生内心中会大大降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度,降低教育者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选取合适的角度,适时对大学生引导。这种舆论的力量同样使当事人如坐针毡,这种舆论的力量同时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把负面性社会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是通过外在的影响促成责任内化的过程。责任观是最基本的价值观[4]。每一个个体不仅承担着自我责任和家庭的责任,还承担着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负面性社会事件往往折射出个体责任的缺失,也反映出加强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对朋友有责任,不会在朋友行侠仗义,面临威胁时置之不理;对集体有责任,不会损公肥私,假公济私;对社会有责任,不会编造谎言,歪曲事实真相,逃避责任。负面性社会事件折射出当今社会责任教育的紧迫性。属于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向社会索取时,还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是索取而不说责任和贡献的想法和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在对“江歌案”的社会评价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谴责刘鑫这类非常冷漠且自私的做法,对于这些达不到刑事犯罪无法受到法律制裁但又严重背离做人品德的行为只能采取社会舆论效应来斥责,使当事人承受良心与道德上的谴责,增加他们违背道德做法的压力和成本,让当事人体会到如此做事的后果和可能付出的代价,进而将社会负面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还大学生一个洁净美好的生长环境。

除此以外,还需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大学生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相联系,以此让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2、为大学生设置(如《大学》、《论语》等)传统文化课程,强化传统文化教育。3、通过优秀人才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树立主人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要怀有感恩之心。5、高校教师要通过高素质的自身形象来感染和启迪学生。6、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

(三)扬长避短,加强学生公正、正义价值观教育

十八大报告将公平正义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位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负面性社会事件因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而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彰显了法治的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都应该显示出法治的公正,这是法治社会应有的价值追求。正义是一种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道德,正义比公正具有更高的道德基础是更高一层的价值原则[5]。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负面性事件应该激发社会成员的正义感。正义感是人们尊重事实真相,尊重社会道德规范的客观表达,是道德行为得以传承的力量所在。

培育大学生公正、正义价值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国家层面建立相应制度,加大不公正惩治力度,优化社会环境。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来熏陶和感染大学生,激发他们的正义感。2、学校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组织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正义感。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在家庭生活中营造民主平等,互敬互爱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价值观道德责任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