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构想中和谐共建思想的新高度*
2019-01-15庞云丽
庞云丽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21000)
“一带一路”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诠释。“一带一路”实践从酝酿期到倡议期再到现阶段的务实合作期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和谐共建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欧亚各国的合作更加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一带一路”构想以和谐共建思想为指导,才能全面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度,才能打造沿线各国合作的新契机,创造全球治理体制的新模式,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途径。
一、和谐共建“一带一路”助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际地位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和世界相互交融,并呈现出以开放促发展的强劲势头。现阶段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正面临碎片化的风险。在世界经济联动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破解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风险?如何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谋求新的增长动力?如何解决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融资瓶颈?”[1]这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一带一路”构想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2]推进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加快推进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新常态下谋求改革和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3]“一带一路”构想主张在和谐共建思想的指引下,加强和亚欧各国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充分利用地缘毗邻优势,求同存异、和谐共建,实施基础设施互通、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文化交流取长补短的合作态势,努力打造亚欧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一项长远规划,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大力配合、找准定位、合理布局、积极参与,通过和谐共建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区要在和谐共建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整合等事项,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资源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因受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发展基础等传统因素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发展模式。”[4]“一带一路”构建的具体规划将着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对外开放新蓝图,在加快提升东部沿海开放水平基础上重点加强由东向西开放的步伐,着力推动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程度。[5]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的发展同“一带一路”有效对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口岸的开放有效对接,从而形成南北联结,东西贯通的立体的对外开放网状格局。”[6]
二、和谐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区域合作新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一带一路”构想已不再是初始的规划和蓝图,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推动下,沿线各国务实合作,整合资源,初步构建起切实可行的区域合作框架,除此之外,在现存有效的双边或多边机制之上,创造性的建立了新的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合作框架和平台,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合作关系。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指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7]“一带一路”构想在务实合作的几年时间里,聚焦世界目光,现阶段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热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内容已经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之中,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8]在和谐共建思想的指导下,“一带一路”构想得到沿线国家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参与,使“一带一路”跨越发展,积极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不断加强区域政策沟通。通过同沿线国家协调政策,实现战略对接,形成优势资源互补。沿线国家间政策沟通进一步加强,实现了同俄罗斯主导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等国家政策的对接。与此同时全面展开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匈牙利等国的政策对接工作。
第二,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联通工程。加快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目前在尊重各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前提下,正在加快建设中国同沿线国家在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联通工程。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等一系列联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重大联通项目也在沿线国家的积极磋商规划之中。规划中的“一带一路”联通工程建成后,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成为沿线联通的经济大动脉,形成完备的陆海空联通通道,沿线各国建成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些基础设施联通将为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不断深化贸易合作。中国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贸易畅通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消除关税、政策壁垒等障碍,降低投资成本,同沿线各国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大,累积投资贸易额不断上升。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已同20多个国家建立了形式不同的经贸合作区,累积投资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贸易合作不断深化。
第四,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为了给“一带一路”联通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中国同沿线国家间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在中国的积极主导下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努力创建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平台。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亚洲货币金融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亚洲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自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以来,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9个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近17亿美元的贷款,同时丝路基金也发挥投融资效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达到40亿美元。[9]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这些新创建的金融合作平台同世界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打造完备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保障。
第五,加强沟通促进民间交流。在加强政策沟通的基础上,促进民间交流,增进了解,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民心支持。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和谐共建精神的指导下,沿线各国注重加强民间交流,通过加大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民间交流合作,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促进贸易合作。中国政府积极实行民心相通工程,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政府一定比例的专项奖学金名额,鼓励沿线国家间实行人才交流。通过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旅游开放、互派留学生等方式,加强友好往来,活跃民间交往,增进相互了解,进一步有效深化合作。
“一带一路”构想在实施的几年时间,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区域合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成效的取得表明,高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大旗是发展所需,平等互利的原则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谐共建是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坚实基础。
三、和谐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全球治理机制新模式
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复苏乏力,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和转型阶段。西方一些国家反全球化倾向日益明显,民粹主义思想暗潮涌动,并在发达国家中逐渐形成一股强劲的势头,极大的影响了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平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全球治理机制表现出失序和碎片化的状况。同时,恐怖主义区域不断扩大,难民危机肆意蔓延,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各种疫情层出不断,区域冲突和世界危机对全球和平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已无法应对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变化,难以有效解决世界各国面临的复杂矛盾、发展困境和新的挑战。随着新兴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迫切要求改变原有的世界格局和旧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建立平等包容、开放合作的新型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从原先单纯的‘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的转变。”[10]习近平主席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气魄,提出和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构想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丝路精神为载体,为改革和创新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中国方案,同世界一起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倡导建立“更具包容性、更加强调共赢发展的新型全球化。”[11]在“一带一路”构想中,中国以和平崛起大国的身份,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基础设施联通和贸易互通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和谐共建、共同发展推进贸易投资的新型全球化。“一带一路”构想旨在同沿线国家和谐共建,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能够为世界创造出更加和平、更加安全、更加持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通过和谐共建促进国际社会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信任,鼓励国际社会成员以平等身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至今已逐步形成了初步规模的系统性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创新。在全球治理体系僵化和滞后的条件下,“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受到种种限制和约束。为了有效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国发起并创造新的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组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的金融合作平台,有力推动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具有重要的区域合作意义。这个由中国倡议设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参加的高标准国际金融机构,将为和谐共建一带一路发挥巨大作用。
四、和谐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新路径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关系逐渐形成相互联系、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然而,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平发展的外衣下实则暗潮涌动、风起云涌。西方国家为谋求本国利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造国际争端,导致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缓慢,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世界的和平发展。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以高瞻远瞩的全球眼光,运筹帷幄、勇于担当,既立足中国当前的实际又面向世界的未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共同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各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发展模式、文化传承等平等选择发展道路,平等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和谐共建和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通过文化传承和交流实现世界文明共同复兴。“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机遇转化为全球机遇,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经济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构想开辟了21世纪国际合作的新途径,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将其上升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正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时阐述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12]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体系,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和谐共建“一带一路”用具体实践表明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探索创新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模式,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付诸实践是行之有效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宏伟构想。“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期望通过创建和完善区域合作,实现从区域直至全球的和谐共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构建各国各民族和谐共生的人类最高模式的联合体根本目的。“一带一路”构想倡导的和谐共建理念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成为可能,几年来“一带一路”构想从理念到实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开辟了道路。虽然荆棘丛生,虽然前途未卜,但和谐共建的思想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和诉求,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共同奋斗,人类必将从对抗到共生、从冲突到和谐。总之,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之际,建设性的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创造性的将和谐共建思想提升到国与国之间合作的高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提供包容性的合作平台,让每个国家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积极融入世界和谐发展和文明共生的大潮之中。“一带一路”构想追求的并不是中国的一枝独秀,而是全世界的共享共荣、花团锦簇。有了和谐共建思想的指路明灯,一带一路构想必将砥砺奋进,披襟斩棘,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