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红林:政策助力 顺势起飞
2019-01-15吴佳男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全面落实政策,持续改善就医环境,学科人才能力双提升。临洮县人民医院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打响县级医院大品牌。
步入临洮县人民医院的“三进式”诊疗群落,楼上楼下人性化标识和设施随处可见,各诊区温馨洁净,秩序井然。“深刻领会政策,以患者为中心,稳扎稳打,医院各方面正齐头并进。”在临洮县人民医院院长边红林看来,医院正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稳扎稳打 破解四大矛盾
2012年12月,边红林由党支部书记转为院长。彼时,恰逢新一轮医改大潮,政策力推各级医院由规模扩张型转为精细管理型。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家从旧址搬到现址,编制床位刚刚由415张扩容为60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860张医院的转型之路。
“新官”上任,边红林并未燃起三把火。也并非“新官”,任院长之前,他已在医院工作了近30年。1983年大学毕业后,从普通眼科医生到“综合科”主任、副院长,再到十年党支部书记,边红林熟悉医院历史,也对医院发展的每一步有自我考量。
当时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资金不足,二是医疗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体量增加后人才短缺,四是存在一定的医患矛盾。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管理团队的战略是“温水煮青蛙”。“医院有很好的历史传承,转型时期,不宜进行大动作,要稳步向前。”
战略如此,战术先行。围绕医疗质量提升这一重要抓手,学科建设这一具体路径,医院打造了第一个三年系统提升工程。
人才有短板,学科就难以做强,医疗质量更难保障,最终,则指向医患矛盾频发。基于此,虽然资金有限,自2013年起,医院陆续派出多批人员到省内各类会议和各级医院学习,“取经”内容涵盖管理、绩效和学科,每批次数人到十几人。“学生回来后成为老师”,再将经验向更多人讲授,共同进步。
与外出“取经”同步的是,加大成本控制和建立新型绩效机制。“从原来的经济指标考核到数量考核加质量目标考核,过程不易,但效果实时显现。”从门诊到手术,再到医技部门,最后全面推开,医院的绩效改革在不断摸索中前行。
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下,自2013年至2015年,医院通过商业融资,诊疗设备亦陆续充实。联动香港亮睛基金会等机构,医院开展了为农村贫困患者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等多次慈善义诊,为地方培养了“带不走的医疗队”,实现了医院品牌传播。
“医生更安心本职,学科能力更强,患者更满意。”在边红林看来,及时引入的“第三方医患调解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发展初步呈现良性循环。
致力内涵 学科精进向未来
第一个“三年工程”稳军心,治环境,补齐短板;第二个“三年工程”,志在持续改善医疗质量,提升患者体验,力推学科精进。
在边红林看来,借力政策是取得成绩的主因。2012年,医院入围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省、县财政支持下,“吃透政策”,借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之势,全员齐心是医院渐行渐稳的重要原因;而随着医改深入,提升学科能力,致力于“区域患者不出县”,成为发展新目标。
2014年,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后,甘肃省着力推进县级医院申报重点学科。临洮县人民医院的普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中医科先后成功获选市级重点学科;2017年,医院骨科、普外、眼科成功获选甘肃省县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这些成绩,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获得了患者更大的信任。”学科能力的提升,激发的还有医院“五大中心”的建设信心。2018年年初,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几大中心陆续创建,医院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搭设完成。
“医院是政府主办的公立医院,是为公众谋取健康福利的机构;政策也是各级政府和卫生健康机构的心血结晶,县级公立医院的重要作为,在于精准执行政策,同时进行地方化创新。”边红林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