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本与人教版教材对比分析
2019-01-15姚姗杉韩博旭
姚姗杉 韩博旭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教材编写实施“一纲多本”的政策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各种版本教材争奇斗艳,但是由于编写时间紧、评审机制不完善以及受到一些条件限制,从而影响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部编本教材力图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提升教材编写的质量。“部编本”全称为“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2016年9月在一年级和七年级投入使用。“人教版”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开始出版的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在外观、板块设置、习题设计、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和改进,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对比两个版本教材的异同,并针对教师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一、“部编本”与“人教版”的比较分析
(一)提倡“多识少写”
人教版教材要求的识字数量是4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是300个字。部编本教材要求的识字数量是45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是250各字。与人教版相比,部编本对识字数量的要求多增加了50个,对写字数量的要求减少了50个。在教材板块设计上,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八个单元,但是与人教版教材不同的是,部编本教材特意增设了一个单元的识字模块。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本教材,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写字能力的要求降低一定难度。
(二)更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更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对比两个版本教材发现,部编本教材语文园地模块的日积月累栏目,增设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舟夜书所见》《悯农》经典篇目以及《弟子规》《老子》《左传》等著作的经典语句。在识字单元里也有一些课文也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传统节日》《“贝”的故事》等课文。由此可见,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更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对比两版教材的习题设置,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几个部分,对比发现部编本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例如《找春天》的课后习题,人教版教材要求:一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是找找说说。部编本教材要求:一是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二是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三是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在语文园地部分,部编本教材设立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爱阅读等栏目。由此可见,部编本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建议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识字教学设计上,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谜语、故事、图片、动作演示等结合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营造有趣的识字氛围。也可以联系生活或借助“六书”构字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字形,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有意创造多样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经验,运用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民族之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的综合素养。在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教材不仅蕴含着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增强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二年级下册古诗词教学,建议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吟诵,熟读成诵,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以感知为主,尽量避免解析过多或过深。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低年级的学生在早读或课外时间,可以读一些《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等这样以短句为主,并且押韵的美文。
(三)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部编本教材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是隐性的体系,并不是显在的,为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宏观和微观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训练点。在钻研教材和备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师用书,设立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计要遵循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后及时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以此优化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