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的模式探究
2019-01-15刘玮
刘 玮
(宿迁开放大学,江苏 宿迁 223800)
一、技能大赛对常规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师资水平
职业技能大赛所设项目源于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岗位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与选手共同参加训练,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也可通过进入企业实践,了解职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技能大赛使教师从训练、指导、参赛过程中不断提高水平。
(二)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职业学校通过参加、举办大赛,能够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需求的变化,引导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是基于现实工作过程的“岗位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参考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环境要求,进行设备的升级换代,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和比赛需要。
(三)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项目为例,设置电算化和手工账务项目,两个项目以全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基础,以网中网会计实训和畅捷通T3作为平台。通过平台,学校对技能操作理念和评价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借鉴比赛项目,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开发校本教材,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偏重精英教育,忽视普及性
教育界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主张,使大多数职业学校过于看重竞赛结果,忽视了教育的普及性。多数职业学校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少数选手身上,教学资源分配失衡,技能训练并未普及到多数学生。
(二)技能大赛的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当前,会计专业的部分竞赛内容与实际脱节。例如翻打传票技能,只有银行类企业会较多的使用到电脑小键盘,且讲究输入正确率。再如手工点钞技能,现实中收款的时候除了点清数目之外,更重要的是验真假币,而竞赛仅仅要求清点数目。房地产和银行等企业收款时都会涉及大额资金,用手点钞是不现实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技能大赛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为赛而赛,而应该与企业需求相契合。
(三)教学常规技能大赛与教学常规脱节
从我校近年参赛情况来看,没有实现教学常规与技能大赛的相互融合,对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未带来明显变化。比赛设备在赛后利用率不高,会计技能竞赛会涉及到畅捷通T3和网中网账务处理软件的操作,比赛结束后这两种软件在常规教学时利用率很高。选拔选手时主要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二年级电算化课程、三年级初级会计实务才开设,学生缺乏理论基础,但学校往往指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对学生进行停课专训,希望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放弃了系统理论知识教学,只针对技能大赛考核内容进行训练,这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极为不利。
三、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研究
(一)技能大赛和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
专业课教学通过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训练巩固来完成,将在大赛中获奖优秀选手纳入常规技能教学中,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可以起到榜样引领作用,让其他学生充分认识技能大赛的魅力,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技能大赛与考证培训、课程考核等融合
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高低,除了参考理论和实操成绩,还需参考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比如报检员、单证员、初级会计师等。鉴于职业技能竞赛是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设计,可以凭职业竞赛的成绩作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依据,让竞赛者既提高了技能水平,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赛证融合。同时,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的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实现赛考融合。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主要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章节,会计分录内容是后续记账凭证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对其开展模拟训练,通过视频教学和实物操作方式,向学生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要点,同时通过小组比赛演练进行强化,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会计类辅导用书类型较多,但大都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系统的会计模拟情境,学生对整体会计工作流程的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所以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工作需求和大赛的要求出发,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把大赛项目案例融入,在教学中用案例来程现会计教学内容,解决课程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重难点问题有较为透彻的理解,进而实现技能大赛融入常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