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019-01-15王子瑞

时代人物 2019年34期
关键词:变法王安石过程

□文|王子瑞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变法。变法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在我国公元十一世纪,王安石就领导了一次十分著名的变法运动。这次变法运动被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一名著名的改革者,也是一名诗人,在我国历史上,他也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王安石小的时候十分喜欢读书,他文章在小时候就十分出名。他在22岁那年考进重视,后来又成为知县,为民谋福利,王安石根据自己的为官经验以及对社会基本情况的了解,最早便向皇帝提出一个变法纲领,但是在早期却没有得到重视,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出现,王安石变法也初具雏形。但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本文主要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王安石在变法时期所用非人。我个人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王安石用人不当。自从北宋建国以来,宋朝的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北宋的国家财政较为空虚。其二,北宋政治机构较为复杂,其三,北宋的军队的纪律不严明,明显的缺乏锻炼,导致北宋战斗力十分落后。这些问题导致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情况十分严峻,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在此时宋神宗选择王安石进行变法,也是有依据的,在一开始,许多名人志士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甚至有一些人提出过具体的改革措施,王安石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王安石却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在推行的过程中十分困难。这里的提到的用人不当,主要有以下依据:

在变法初期有许多人拥护王安石,这对王安石变法初期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这些人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野心,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于是就很容易在政治行为中发生变质,出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成为变法的破坏者的情况。其中以吕惠卿与陈升之为代表人物。在一开始吕惠卿是王安石十分得力的助手,王安石在变法初期也对吕惠卿十分的信任与看中,但是由于吕惠卿的个人的野心急剧膨胀,导致在后期做出一系列的破坏变法的行为,王安石对吕惠卿的看重在《王安石传》中就有提到。由于王安石用人不当,导致变法时期内部结构动荡,出现了许多人利用钱财贿赂官员等行为,甚至有一些官员甚至为了独揽大权,从而排挤王安石,这些原因都直接的导致了王安石变法失败。除了吕惠卿之外,陈升之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人物,在变法初期王安石也是十分看重陈升之,但是再后来陈升之却处处排挤王安石,不断地破坏王安石变法,希望满足自身私欲,由于王安石在变法时十分器重二人,给与他们的权力很大,这与王安石变法失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变法过程中出现大量投机分子,变法内容与实质不符。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变法的投机分子,他们往往打着变法的旗号,却一直谋取个人利益,在王安石变法过程当中,有些人习惯左右逢源,想方设法把自己变成王安石的同僚,但是在获得权力之后,又对变法派大肆攻击。这些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从而破坏变法的进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安石变法为这些人提供了翻身的契机,他们对变法并不了解,所以不会在乎变法的成功与否。在变法的过程中,出现许多这种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变法的结果。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变法的实际做法中与最初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并不一致,一些官员打着变法的旗号,却为自己谋取利益。在变法过程中,还有些官员认为,国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使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并且需要培养百姓的道德水平,但是这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背道而驰,所以没有得到王安石认可的一部分,官员也加入了反对变法的队伍中,使得反对派队伍进一步扩大,这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变法动机与实质呈现的结果有出入

在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情况下,王安石坚持变法,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他希望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但是在变法时期,他的改革却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最终导致失败告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变法的动机与他最终呈现的效果并不一致。我们应该知道变法的动机与效果应当是一致的,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青苗法,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以低于私人利率的利率向农民贷款,农民以青苗作为抵押。青苗法在王安石作为地方知县时颇有成效,在当时也十分受欢迎,但是在变法时期推向全国时,却出现了许多没有意料到的后果,导致了许多农民出现破产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有了强制性指标,而一些农民不愿意进行尝试,官员们就用较为强硬的经济手段逼迫农民,从而导致破坏农民正常生产,这就是上文说到的动机与效果不一致,在青苗法实行之后,北宋出现了连年的自然灾害,但是青苗法却没有取消,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没有因时而变,导致结果越来越糟。在王安石变法中,还出现了均输法,平准法等等,均输法目的在于稳定物价,这就需要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垄断物价,但是国家的垄断程度毕竟有限,当国家盲目的垄断市场货源价格的时候,百姓的生活就会受到牵连,商人做生意时也要经过许多关口,这就间接性地导致了物价上涨,许多商人经营破产,从而危害整个社会发展。我们不可否认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增加了北宋时期的财政收入,但是却导致国民经济越来越疲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水深火热,王安石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在实质上却有所出入,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策行为违背了初衷

王安石有良好的愿望和动机,希望北宋越来越繁荣,但是这种愿景却不一定有良好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王安石变法的政策在执行中违背了初衷,所以失败的原因是必然的。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由于得不到许多重臣的支持,于是就选择相信一些新人,但是这些人都缺乏改革经验,尝试把变法作为提高自己的跳板。这些新人从参与变法之初就动机不纯,所以在政策执行中,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违背变法初衷,然而王安石对这些人确十分重用,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北宋的官场十分腐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许多人当官的目的。在这样的封建王朝下实行变法改革,变法只能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虽然王安石有美好的愿景,但是由于现实的残酷,导致变法失败。这不仅仅是因为王安石没有充分考虑到变法的背景,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封建社会的腐朽性。

变法触碰封建阶级利益

在当时,北宋王朝是急需一场变法来进行改革,王安石可以在当时提出变法,在那个时代是十分大胆的,思想也是十分超前的,王安石无愧于他改革家的称号,但是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却丝毫没有提及政治改革。但是在北宋时期,政治体制的改革十分重要,北宋政治体制改革的腐败,导致了北宋王朝最终灭亡,但是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主要涉及在经济,军事,以及教育领域,而在接下来的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又触及了封建地主,封建贵族,以及官僚集团的利益。在变法过程中,这些人对王安石变法百般阻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变法的进程。但是由于政治方面没有涉及改革,所以王安石变法也不能够很好地制约这些人的行为,并且不能很好地规避他们的阻挠方法。其次,由于王安石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出现了漏洞,以及用人方面出现了大量失误,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决策出现失误,甚至还出现了损害百姓利益的情况,王安石变法本身就没有十分广大的群众基础,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之后,大家对于变法也产生了怀疑态度。以上这些原因都间接导致了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从客观原因上来看,王安石变法的本质触及了封建阶级的利益,从而导致变法以失败告终。

变法过程中群众基础不强

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经验,许多政策与实际做法都不相符,王安石认为,好的政策就一定可以被大家接受,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没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一些官员为了追求自己的成绩而不顾百姓的想法,在变化过程中一味地剥夺百姓,导致变法时期,民众支持度不高,这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王安石作为北宋王朝变革的先驱者,有着十足的勇气以及政治远见,他想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并且在国家的经济、军事、教育、进行大量的改革,创新了北宋的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财政状况,虽然最终变法是以失败告终,但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歌颂以及赞扬。王安石作为著名的改革家也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借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主要原因有: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情况,其次是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以及在变法过程中内容与实际不符等等。在当时,北宋王朝是急需变革的,王安石勇敢的站出来,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但是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考虑问题,从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不断的改善变革方法。

猜你喜欢

变法王安石过程
徙木立信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北陂杏花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徙木立信
王安石的坏习惯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