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随想录》的“微言大义”

2019-01-15乔中慧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包弟随想录巴金

乔中慧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随想录》记录了巴金对文革苦难的沉痛回忆,对精神奴役的深刻忏悔以及对亡灵旧友的真切怀念。在这部散文中,这位笔耕不辍的老人融入了自己的血和泪,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最真挚的感情打动人心,试图建立起一座铭记历史与苦难,兼具文学和文化的精神博物馆。可以说,“微言大义”是《随想录》的一个重要的叙述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一特点,具体考察巴金是如何展开文革叙述的。

“微言”是指《随想录》的语言都是朴实无华的,作家创作的过程,也是作家的心路历程。书如其名,作家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都如实地记录在纸上,不追求跌宕的情节、华丽的辞藻,所有灵感都来源于作家最真实的生活面貌和内心思考,以真言真情动人,贴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大义”是指作家的情感与现实和时代的关联。社会的问题、人性的善恶都是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文章中既有作家的自我批判,又有对民族弊病的批判。从这一点来说,《随想录》语言虽然饱含真情,但文风却透着犀利和深刻的意味,是针砭时弊的正经文章。

陈思和曾说:“巴金一向说话坦率浅易,但在《随想录》里却充分表现出高度的言说技巧与策略,或说是鲁迅杂文里所谓‘奴隶语言’的再现,暗示、象征、曲折迂回、欲言又止的文风鲜明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1]这正是对《随想录》“微言大义”叙述技巧的高度肯定。

一、以“真诚”与“真实”打动人心

在《探索之三》中,巴金说道:“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可见,叙述的无技巧是巴金的主要创作观点。作家正是以这一思想为出发点,才写出了这样一部富于真情实感的巨作。“微言大义”也是因为这一美学思想的支撑才得以表现。

“无技巧”指的并不是没有技巧,或不需要技巧,而是看不出技巧,是巧夺天工,是笔法上的自然和情感上的真切。正因为如此,《随想录》的文字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处处渗透着一种自然朴素的美。在内容上,选材都着眼于日常生活,每一篇都饱含作家的真情实感;在语言上,一词一句都朴实无华,不拘泥于修辞和句式,如行云流水一般。

《怀念萧珊》是《随想录》中的名篇,以作家对亡妻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无数读者。在文中,作家总是毫无保留地表达他对妻子的爱和愧疚。比如在文章开头,作家写道他在灵堂悼念妻子时的心理活动:“我想,我比他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描写还有很多:“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可见,巴金从来不吝啬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倾吐感情,宣泄爱憎是他文学创作的动力。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可以听到作家痛彻心扉的呐喊:文革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苦痛,妻子的死令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正是因为情至深,所以意才浓。

《随想录》的无技巧还在于作家一直都把“讲真话”作为写作以及人生的信条。巴金谈自己的创作过程,认为他的作品想要打动读者的最好方式就是“真诚”,一句话:“不说谎,把心交给读者”。

“讲真话”被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因为作家在“文革”中见识到了太多虚假和做作。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政府和官员还在虚报产量;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上却说“形势大好”;为了保全自己,几十年的老相识都会做假账揭发背叛朋友;为了邀功领赏,造反派给好人扣了多少莫须有的罪名……真情、信任轰然倒塌,谎话、歪理甚嚣尘上,作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如履薄冰。“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为它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作家正是因为深受其害,才体会到说真话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巴金最重要的品性在于他是一个有耻辱感的人,至少是一个懂得害羞的人,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有更多的过错,而是因为他的内在道德自律中有一种高贵的倾向。”[2]可见,作家是如此自律、自省、自觉,正是因为如此,《随想录》才能够深入人心,彰显其内在精神价值。

在《随想录》中,叙述人毫不介意地将自己的感情介入到文章中去,这似乎与当年文坛兴起的现代主义的旨归是背道而驰的。然而,与含蓄冷静的叙述手法相比,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表达更能使读者感受到文革给人带来的撕心裂肺的伤痛,真情流露的目的,是为了将文革给他和千千万万与他相似的家庭带来的灾难更加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告知国人不能忘记这一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二、“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

《随想录》是作家随时随地的记录,因此叙述内容多以作家本人所思所感展开。这种言说方式以自我为叙述主体,关注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人的个体情感的展示。它从“我”的情感角度出发,摒弃了以“我们”为主体的宏大叙述,是对称霸文艺界多年的集体主义话语权的反叛。同时,作家又有浓烈的家国情怀,积极关照社会现实,希望通过笔尖推动国民精神的解放,为《随想录》增添了人道主义色彩。文章既不忽略人的主体性,又不沉溺于个人爱憎,由个人到人民,由小家即大家,正是“小我”和“大我”的和谐统一。

《小狗包弟》从选材上就显示出个人叙述的倾向。这篇文章以作家曾养过的小狗为主人公,抒发了作家对狗的喜爱和怀念。活泼可爱的包弟给全家人带来了许多欢乐,而全家人也把包弟当成家庭的一份子悉心照料。文革的到来改变了包弟的命运,狗也被红卫兵视为眼中钉,无奈之下,巴金只好将小狗送到解剖台上当作实验用品。送走包弟的那晚,作家难以入眠,一想到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让无辜的小狗上了断头台,他就惭愧不已。“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是我的幸运。……”

被剥夺人权的作家对一条小狗都倍感珍惜,恨自己亲手断送了它的生命;反观那些所谓根正苗红的红卫兵,他们却能如此冷漠残忍地对待狗,甚至是无数同胞的生命。这一叙述产生了很好的反讽效果,那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年代不正是每个国人应该批判的吗?这样的悲剧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我”的言说方式虽然是为了倾吐个人感情,但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个人的小小天地,转向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祖国未来的期盼。

不仅如此,巴金还从个人经验出发,进而关注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命运。

巴金在多个篇章中记叙了自己当年可笑又可耻的心理:有一段时间,作家曾被“造反派”磨灭了心智,一度以为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想要通过反省自己的错误来为他们的歪风邪气辩护。例如《十年一梦》中写道:“说我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我承认;说我写《激流》是在为地主阶级树碑立传,我也承认;一九七零年我们在农村‘三秋’劳动,我给揪到田头,同当地地主一起挨斗,我也低头认罪;我想我一直到二十三岁都是靠老家养活,吃饭的钱都是农民的血汗,挨批挨斗有什么不可以!……那一段时期,我就是只按照‘造反派’经常高呼的口号和反复宣传的‘真理’思考的。我再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倘使追问下去,我只能回答说;只求给我一条生路。”作家将他自己走过的歪路反复记录在纸上,目的是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以彻底地洗涤自己的灵魂。他用“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来形容自己,认为当年那个被“洗脑”的自己就是“奴在心者”,他的精神已经被麻痹,他不会独立思考,也不曾想过反抗,而是死心塌地地等着“造反派”的“真理”救赎自己,那时的他已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精神奴隶。

可见,“文革”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不仅仅是在肉体上,更体现在精神上。身体的伤疤可以恢复,而精神上的奴役才是民族衰亡的罪魁祸首。巴金及时地看清了“造反派”的丑恶面目,洗清了思想的污垢,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那千千万万同他一样被变成“牛”的知识分子呢?他们是否由被动变主动,成了真正的“奴在心者”?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呢?因此,《随想录》不仅仅是作家自己的灵魂救赎,更是作家在以一己之力,以前车之鉴来唤醒精神奴隶的思想指南。他旨在告诉每一位知识分子,莫要自轻自贱,力求人人平等。“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这才是他们应有的姿态。巴金的可贵就在于“他能超越个体的生存意义,把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放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上进行整体的观照,在较深的层面上挖掘了‘文革’的悲剧根源。”[3]

由此可见,巴金是将“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他提倡关注个人的主体意识,主张思考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品德、人的情感……十年浩劫摧残了人性,连文学作品也变成了歌功颂德的“遵命文学”,巴金的个人化叙述,是对集体叙述的剥离,更是对人的精神解放和美好品德的真诚呼唤。同时,他的个人化叙述又与社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通过书写个人在文革中经历的苦难,折射出文革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灾难,以此达到对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这不仅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也是文学的审美性和功利性的结合。

总之,《随想录》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巴金的美学态度,以“微言大义”为叙述策略,将作家真实的想法、真诚的爱憎融入其中,又增添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色彩。它通过作家的回忆和忏悔警醒世人,文革的悲剧决不能再次上演,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决不能松懈,其价值早已超出了文学本身,更多了历史和现实的使命。

猜你喜欢

包弟随想录巴金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一生
“害”与“被害”的叙事:延展《小狗包弟》最重要的张力
重读《小狗包弟》
从巴金《随想录》浅析现代教育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圆 满
巴金《小狗包弟》赏析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