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智能化时代到机械智能化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创新

2019-01-15

装备制造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课程

林 新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545000)

0 引言

所谓的教育课程组织观念,就是对教育课程组织的认识观念。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教育课程组织观念还包括其所辐射的全认知范围。组织观念不仅对教育课程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对组织者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教育课程组织观念处在持续变化中,时代发展推动了教育课程组织的转型。当今社会迎来了智能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必须推动教育课程组织观念的创新。

1 机械智能化时代教育课程组织观念的发展历史

1.1 技能辅助为主的组织观念

在手工业时代,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以技能辅助为主。在当时社会,人工劳作是唯一的工作方式,教育课程也以手工劳作作为主要内容。手工业时代的学校课程具有单一性特征,学生只需学习文化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即可。由于课程内容较少,课程组织并未形成,组织观念也没有得到深化。手工业时代确立了传统课程结构,而传统课程结构的确立奠定了形式课程结构的基础。应用现代意义对课程结构进行解析,可以将课程结构类比成房屋结构[1]。房屋缺少结构,则不能构建起来;课程缺少组织结构,则教育目标难以达成。

1.2 工作体系为主的组织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设备出现,机械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人们进入到工业化时代中。在工业化时代,工人具有重要地位,教育学校面向广大工人,为工人传授了基础的工业知识。课程组织指导教学行为,在组织观念的引导下,教育体系构建起来,对广大工人起着重要的裨益作用。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速度较慢,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现实情况制约了我国的教育改革,阻碍了近代教育的推进。教育面向社会,工业化时代的教育课程与技术生产密切相关,工业流水线成为重要的组织方式。

1.3 多元发展为主的组织观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教育课程有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教学目的;第二是教学内容;第三是教学组织;第四是教学评价。为了提高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应该对教学课程进行组合排列,对学习经验进行优化组织。信息资源的价值不断增加,课程组织体系日益庞杂。学者将课程组织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目标,深化了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与手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相同,信息化时代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仍然注重过程,以学科作为导向。

1.4 日益解构的传统组织观念

在智能化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更高,教育行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智能技术的作用下,工作过程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人机互动更加频繁。智能化时代对教育课程提出更高的组织要求,传统组织观念开始动摇,现代组织观念呈现出模糊化的特征。教育课程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发展,智能化技术使传统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日益结解构,新的组织观念急需生成[2]。

2 当前机械智能化教育课程组织观念的不足

2.1 教育难以定位

机械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机联系更加紧密。学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教育目标混淆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的区别日益弱化,技术人才需要掌握工程知识,工程人才也需要掌握过硬技术。由于教育目标发生混淆,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中职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都存在相似之处。当今社会处在持续变化之中,能否使教育课程组织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课程组织不断变化,学校很难对教育课程进行精准定位。

2.2 忽视组织实践

课程组织具有理论性特征,为了使教学课程组织落到实处,必须将组织方案应用到组织实践中。课程组织理论和课程组织实践经常会出现矛盾,传统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以计划为先,在对课程进行科学规划后,才能实施规划内容。这一组织观念的逻辑起点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学生具有主观性特征,课程组织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课程组织实践。部分学校割裂了组织理论和组织实践的关系,没有调整实践程序,也会影响组织观念的创新[3]。

2.3 缺乏组织思想

就目前来看,仅有少数学校明确了课程组织对象,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智能化时代中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必须对课程组织对象进行确定,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很多学校的组织观念比较陈旧,没有设置专门的现代技术课程,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形成针对性的技术课程。这些都制约了教育课程的发展,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3 机械智能化时代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创新策略

3.1 注重学习需求

在深化教育课程组织观念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对学生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以教学经验作为引导。智能化时代的教育课程仍然要面向社会,与社会形成接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高校必须明确课程组织的功能,采用纵向封装向度分析方法[4]。

比如,在进行C语言授课时,高校应该突出C++程序的重要性,将传统教学理论变为程序设计实践。智能化技术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具有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在智能化时代进行人才培养,需要综合考量智能化时代的特征。C++程序在各个生产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高校可以将现代学徒制度作为基础,形成层次化的组织结构,同时凸显教育接口的独特功能。在确定C语言的授课内容后,高校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对相似课程进行统一整合,以此提高授课效率,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

3.2 推动课程创新

智能化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技术集成性,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教育行业的裨益作用不断加大。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融合,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提升课堂趣味性,还能优化学科组织形式,帮助教师构建科学的课程模型[5]。

比如,高校在开课之前,应该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让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一个课程元数据模型,根据课程对象调整课程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课程组织的灵活度。在开课过程中,高校应该支持课程组织的交叉,允许各个年段的学生同时选修一门课程。跨年级选修弥补了传统组织形式的不足,实现了专业混合和年级混合,使教育课程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

3.3 创建组织节点

教育课程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每门课程的教育时间为一学期。为了在各个阶段对教育课程进行高效组织,高校应该创建教育课程的组织节点,将教育课程分成各个阶段。按照内容划分,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专业知识教育、实践技能教育等,高校应该挖掘节点课程的相互关系,把教育节点连接起来[6]。

比如,高校可以采用项目制,每个教育节点都可以是一个学习项目,在项目形成后,学生需要和其他伙伴进行联合,形成合作小组参与到项目讨论中。除了项目制以外,高校也可以采用补习制,就学生的薄弱点开展补习课程,为各个实体提供连接接口。不同学科知识存在共同点,高校在进行教学组织时,应该关注知识点的继承性,让学生在学科体系中构建隐性实践知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技术应运而生,对教育行业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只有把握时代特征,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机械智能化时代的教育课程与传统课程存在差异,传统课程组织形式存在教育难以定位、忽视组织实践、缺乏组织思想等问题。为了优化教育课程,促进人才发展,必须对教育课程的组织观念进行创新。

猜你喜欢

智能化时代课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