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改革

2019-06-22谢志平

装备制造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机电课程体系

李 荣,谢志平,王 珩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贵阳 贵州550014)

0 引言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根据产品的高效、柔性、低成本生产要求设置的,即以生产技术领域的分工设置的,而不是以自然学科分工设置的,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和行业依赖性。所以该专业要获得大的发展就必须以机电一体化的职业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所以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行业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及其发展的需要[1]。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着力培养职业能力,即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在课程体系中还要结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建立一个紧随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也唯有如此培养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1 企业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企业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1 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企业对人才的最低要求,是企业收纳人才的最低限度,是企业决定如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基本能力是指高职毕业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如果基本能力缺失则毕业生将无法进行继续学习,企业也就失去对其进一步培养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设置课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学习技能。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后续课程中持续学习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才毛胚。

1.2 专业能力

企业会根据自己企业本身性质来挑选他们认为需要的人才,这个挑选的基准就是文章所涉及的专业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人才毛胚好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其所花费的培养费用就会减低,企业人才成长周期也会加快,这个对于企业来说其实都是盈利。因此高职毕业生如果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企业,降低磨合期,尽快步入正常的工作状态,这对于毕业生来说也是优势。

1.3 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企业对高职生的最高要求。一个拥有的良好综合能力的高职生自身会得到企业发展的帮助,同时企业因为拥有高素质的高职生而发展的更好。企业对高职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方面很多,比如扎实专业知识能力,持续学习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综合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就要求学校培养人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建适合不同学生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素质。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高职生,企业才会更加乐意接收毕业生。

2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造

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升需要有一套可行的、优化的课程体系来保证;同时课程体系设计中要参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为此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构建了课程体系。

(1)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依据,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和大纲,并可实现动态修订。

课程体系结构的建立取决于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亦考虑了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让企业在塑造毕业生时有更多的弹性,让高职生对自己未来发展也有更多的方向把握性。在操作过程中,必然要对所设置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化。课程体系结构为课程模块化、综合化及学分制和弹性选课等改革措施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课程整合应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实现删除陈旧的、重复的课程,减少了课程间的不必要重复,节省教学资源,避免了知识的相互割裂和脱节,增添新知识,突出了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之间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形成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课程。表1为按以上思整合后的一些课程表。

表1 整合课程一览表

课程整合仍属思考动态改进的过程,结合学分制的推进,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科学,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3)培养综合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同的高职生对综合能力的各个方面提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因人而异。这些能力单靠专业课程是无法培养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选修课程中逐步提升这些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在课程体系中不仅加大实践课程的容量,而且要集中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获得相关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同企业合作,在适当时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实现和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其职业能力的提升。

3 课程体系改革评价体系

检验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确定课程达到指标的程度,另一方面可提供课程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依据[2]。课程体系的质量评价主体是课程涉及到的人和机构,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学院机构以及企业等。

(1)任课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同时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执行者。原有的教师评价体系主要是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只重视学生知识体系中书面答卷能够反映的部分。新的评价体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方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的伙伴。所以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是否掌握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高职学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直接收益者。学生在该项改革帮助下能够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与此同时,学生的评价也是整个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学院机构。学院机构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制定和发布方,其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改革有决定作用。学院机构需要对课程体系改革负有监督责任,对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及时地组织讨论,及时修正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方向;同时,学院机构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物质保证,能够给改革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4)企业。企业是人才的直接接收者,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企业最有发言权。课程体系改革的最终结果也是让企业能够获得满意的人才。所以企业的评价意见及建议是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生产企业的评价意见纳入评价体系,该体系才是完整的,也只有如此的课程体系改革才能体现动态的课程体系,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只有充分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到让学生满意,教师有干劲,学院机构获得广泛的认可,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优秀人才。

4 结语

职业能力是高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对职业能力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提出了针对高职机电体一化职业能力提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并分别从教师、学生、学院以及企业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效果及作用上进行论述,为评价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总之,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总是无止境的,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

猜你喜欢

高职生机电课程体系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