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
2019-01-15刘楠楠
刘楠楠 梁 茵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习近平在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中,多次提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而其中文化自信的底气便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分析
(一)传统文化中的“两创”与文化自信时代契合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变迁与发展,将许多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从传统文化的两创看,主要体现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层面。对于其中的创造性转化,主要强调立足于时代背景,将传统和文化中有借鉴价值但表现形式较为陈旧的内容进行改造,使之呈现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对于创新性发展,需立足于时代发展,进一步补充、拓展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使传统文化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增加。由《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发现,特别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发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均反映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国的文化伟力表现出来。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内容基石
优秀传统文化于中国土壤中根植,经过历史变迁,传统文化也经历了较多历史重构与变迁,在不断重构与创新下,融入较多内容,包括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语言文字、精神图腾、地理、历史等,这些内容均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与思维等体现出来,且在民族特性、性格特点与精神特特质上较为鲜明。无论其中哪部分内容,实质均为中国文化本质特征,可将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展现出来。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为进取意识与爱国情怀,这些均能折射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文化自信的提升,本身需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作为基础,更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1]。
(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盖的价值观念较多,如兼容并蓄文化观、天下一统国家观、共生共长民族观以及以史为鉴历史观等,这些对于文化自信的提升均属于精神财富。文化自信的提升关键在于文化价值理念在于文化价值理念的彰显,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引入其中,在帮助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有积极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现实路径
(一)统观内外,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意味完全局限在本土文化上,更应注重将内外两大关系进行处理。例如,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吸纳国外优秀文化,做到统观内外。同时,考虑到中国56个民族,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如燕赵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等,均应考虑如何促进彼此的融合与创新。这样在文化融合下,更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活用传统,提升文化自信
无论从革新力度或发展广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均处于全新境界,而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活用。实践中,可考虑以“两创”方针为指导,在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关系上处理,结合时代要求,进一步补充、拓展与完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另外,应考虑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切忌停留在“躺在故纸堆中、立在书架高阁中”层面上[2]。
(三)统筹经济杠杆,提升文化自信
物质文明建设是影响文化自信建立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在提升文化自信中,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经济杠杆”作用。首先可考虑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上加快,注意传统文化治理体系与文化领域中治理能力的提高,且需考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构建完善,将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与物质投入到传统文化创建项目中,为文化项目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除此之外,应注意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引领推动,注意在新型传统文化锐意产业、创意产业等多方面进行发展,以文化产业推动其他多方面发展,这对于释放中国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3]。
三、结论
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实际提升文化自信中,应正确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与作用,行之有效的融入策略,如统观内外、活用传统以及统筹经济杠杆等,以此将传统优秀文化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提升文化自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