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9-01-15宋玉玲
宋玉玲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概念
德育教育,即指思想品德教育,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并行,且彼此协调、互帮互助,是推行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兼顾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贯穿了”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阶段,这种德育思想的灌输,更能促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二、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
由上文可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提倡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的实施,对于构建全面素质化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让学生可以知荣辱、明礼仪,养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美德;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树建健康人格,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此同时,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使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深化学生道德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对于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一旦养成错误的道德习惯,就很难改正了,故而,必须在其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并且深化德育意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对于深化德育意识,笔者认为,应先从施教者入手,施教者应明确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思维,因此,在灌输德育理念时,不应只是一味的以讲解为主,更应融入实践活动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课上讲授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传统美德故事,课下多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体会德育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
(二)升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情感的认知,施教者应与家长达成教育目标的统一,在课上课下同时开展,方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深化。无论是在学校里亦或在家里,教育者都要经常以身边的事物作为例子,也可以一些传统的道德典故做例子,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对于他们所展现出的良好表现,要及时赞扬,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建构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学生可能对于这种思想不是非常理解,但随着教师及家长的长期教导,则会对其产生重要的道德观念影响,进而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而当他们将这种思想付之于行动时,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多做鼓励与嘉奖,这样便更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师德典范,加强榜样引导力量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意识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旁人对其的影响非常明显,他们经常会对身边一些成年人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因此,对于在校时期,教师一定要做好言传身教的工作,以较高的师德水平要求自己,从而以自己的语言、行为等影响学生的德育思想,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将德育思想贯穿到各学科中
德育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长久任务之一,它应与各学科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思想意识的提高。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下准备一些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典故,在课上适当融入,这样,既可以缓解课堂上凝重的学习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收获到课本以外的德育知识。
(三)多开展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课外活动
课堂是学生收获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很多的课堂理论知识,最终都将被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也就失去了意义。同理,对于德育教育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将之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自然也就失去了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故而,学校一定要多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所理解的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而加深对于德育意识的理解。
(四)设置德育教育标语及黑板报
对于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除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应注重适时的引导,拓展新的德育教学模式,例如,在校园内多设置德育教育的醒目标语,时刻提醒学生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设置德育教育黑板报,将一些学生的美德事件记录上去,在表扬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效仿。
五、结束语
综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施教者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只有施教者明确德育教育的意义,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够为祖国培养出富有优良道德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