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校教务管理对策分析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务信息化建设

杨 杰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一、高校教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教务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我国高校也开始引进了这一技术,并且在教务管理中开始了常识性的运用。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高校教务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服务。以此为基础,教务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实现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了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提升,并且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目前,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的发展越来越深入。

(二)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深入运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在教务管理方面,一系列的问题已经凸显。高校领导还没有完全从思想上实现转变,依旧无法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教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对日常的维护并没有加大力度支持。目前从事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者也还没有完全适应信息化的变革,并且,由于高校编制等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教务管理团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水平,能够适应信息化操作。但是我国高校从事教务管理的工作者并没有具备这些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扩招和学分制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教务管理的具体工作非常繁琐,每天的工作内容在于各种数据的存储于调用,以学籍档案、考试管理以及毕业审查为基础。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到日程的教学监管,还要兼顾到建设教学项目、实现教学改革等等各方面的同坐。高校的职责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而教学则是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则是为日常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二服务,属于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管理内容。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引入了学分制度,各个专业遍地开花,手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这就需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高效高质量地管理。所以,必然需要快速推进高效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多校区办学现状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高校办学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高校有多个校区的情况。为了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保证教务管理统一性和有效性,保证能够全面统筹多个小区的教务管理工作,就必然需要建立能够联系多个校区的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通讯技术作为手段,保证各校区的通讯稳定和畅通,合理安排学生上课、实习、考试等多个教学内容,并合理地配备教师资源。

(三)是高校全面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是相应国家教育部号召。推动高校信息化发展,注重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全年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教务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能够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性人才。

三、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校教务管理措施

(一)树立现代化理念

高校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全体高校工作的配合。为了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务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树立起现代化的高校管理理念。从高校领导到实际的操作者,都必须要从根本上和思想上转变。充分意思到信息化委教务管理和高校教学质量带来的改变。同时,还需要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制定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培养模式,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因为教务管理的覆盖面太多,而且需要不断进行数据更迭,所以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实现高效教务管理信息化需要设计到多个专业和领域,所以需要对具体的从业者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高效必须在制度上建立起培养机制,从业者必须通过培训并且符合考核制度之后,才能够上岗。通过各种教学与学习,提升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并且,在信息化建设之中,高效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参与其中,将原有的先进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术良好融合,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

(三)保证管理系统合理性

高效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管理系统必须合理,同时还要能够符合学校当前的发展计划。要能够充分将学校的教学与培养计划于软件的设计结合起来。在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中,以国内外先进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统筹全局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四、结论

总体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便利。对于我国的教育行业,尤其是直接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更是要跟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全面实施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为学生的培养工作保驾护航,保证能够按照预定目标培养出对社会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教务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