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15陈大勇
陈大勇
(黑龙江省林甸县委党校,黑龙江 林甸 166300)
一、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由于个别地区和帮扶责任人对精准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各村、各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做得不够,不少贫困户对扶持政策不清楚。有些帮扶干部自己都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扶贫政策,就去贫困户家中进行宣传,对于政策的解释不到位,甚至出现误解。还有个别帮扶干部直接把政策明白卡、宣传手册等发放给贫困户,当群众问及宣传单上的内容,他们不对其进行解释,而很多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不能理解上面的内容,这就失去了宣传的目的。
(二)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当县里或乡镇给他们提供给就业机会时,他们觉得挣不多少钱,不愿意就业。甚至有个别贫困户把帮扶责任人当作救命稻草,希望帮扶责任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进程。
(三)基层干部扶贫意识不强。推进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干部是决定因素。要如期实现全国脱贫奔小康的任务目标,基层干部需要真抓实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然而,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不积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认为自己的文化素质低、政策理论水平差、接受新知识能力弱,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无法依靠个人的力量帮助贫困县实现脱贫致富。所以他们并没有真正研究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方法,而是“推着干”,等着国家兜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工作的进程。
(四)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产业扶贫是目前扶贫开发的重点,并且成为不少地区从“一次性扶贫”迈向“可持续性扶贫”的首要选择。还有些乡镇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就盲目地进行产业生产。有些县的产业项目没有当地特色,并且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只卖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有些县的产业项目零散,规模小,毫无竞争力,还有的产业与贫困户的关联不大,达不到产业扶贫的目的。
二、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主体责任,筑牢精准扶贫根基。第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要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统一领导和统筹脱贫攻坚工作,做到扶贫工作“有人带路、专人落实”。第二,加强制度管理。制度是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各级部门要通过会议研究部署各个阶段的脱贫工作,形成专项方案,全面系统地指导本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要完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形成具体的监督考核管理机制,并落实严格的奖惩制度,督促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真抓实干。第三,加强基层党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各地区要以党建促脱贫,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二)创新工作方法,找准精准扶贫思路。脱贫攻坚工作不等同于蛮干,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况创新工作方法,找找准扶贫思路。第一,从“扶志”入手。当前部分贫困户存在着心理依赖,所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由“输血”,转变为“造血”,使贫困户“扶得起来”“站得起来”,进而实现“走得远”“跑得快”。第二,培植特色产业。扶贫需要必要的产业做支撑,产业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市场。各贫困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开发符合实际特点的产业,通过特色产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增收。第三,推进项目建设。各贫困县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针对项目不同特点确定专人,制定不同推进措施,根据项目的产业归属,按照工作分工,合理确定包保领导,明确包保任务。通过重大产业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三)发挥模范作用,营造精准扶贫氛围。第一,要选好用好精准扶贫带头人。上级党组织要通过公道正派的方式选举出能够帮助广大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党员干部,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在精准扶贫中有创新性发展思路的党员干部,在他们的带领下,促使贫困户增强致富信心,找到致富路子。第二,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部分贫困户并非没有致富愿望,而是没有找到出路,这就要求一些有脱贫致富能力的党员带动他们,让群众有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广大贫困户干事创业的动力,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