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优化小学教育的路径
2019-01-15黄春雨
黄春雨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是非观念方面还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小学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原则,注重以人为本思想,要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力求在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教育对象的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在6—12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而且学习与模仿能力又极强,故而,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他们,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写什么,就是什么,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时期,也是引导其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以静态的观察,必须要动态的引导,并利用好这些特点,实现知识与价值观念的双丰收。
(二)教育受众的广泛性
小学教育受众具有广泛性,接受小学教育既是响应国家开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号召,也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另外,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也指出了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任何适龄儿童都具有享受且接受小学教育的权利,而国家、社会及家庭也必须对接受小学教育的儿童给予支持,还有,对于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及残疾儿童等,必须给予特别关注,从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全面覆盖。
二、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发展要求
(一)小学教育具有素质教育的鲜明特征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素质教育的鲜明特征,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而素质教育也是小学教育事业向前迈进的重要依据,故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教育的优化与革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其一,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的掌握等,从而确保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知识;其二,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与教育思想是融合人类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故而,必须在与时代相结合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其三,素质教育是高层次的小学教育,因此,在开展小学素质教育时,要在尽量保持原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充实、完善教育目的和内容。
(二)进行“高素质”的“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要想实现小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行为差异等,从而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以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开展的目的正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故而,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推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优质小学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环境
1.丰富课堂内容
学生都喜欢一些充满趣味的事物,这与他们的天性有关,每个小学生都对陌生事物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而教师一直以教材为基础,只是一味的采用“灌输式”教学,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要做好小学教育工作,必须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日常生活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便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一丝新奇,另外,要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情景教学模式等,以新颖的授课方式,聚集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中丰富自我。
2.优化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一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时常会在课上做些小动作,或者交头接耳,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因此,优化课堂环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除了在上课前,要提出本节课的几率要求奥,也要在课上,做积极的引导,以提问式讲解为主,让一些在课堂上好动的同学回答问题,既制止了他们的扰乱课堂行为,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每个人的一视同仁,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彼此在愉快中度过每一天。
(二)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曾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进行教化,而在施教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他们每个人的各自特点进行,不能盲目的一视同仁,只采用一种方式统一教学,这样就无法激发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给予鼓励与帮助,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可采取互动式教学,对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可采用引导式教学,积极引导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为实现以教育推动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要坚持以提高小学阶段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并优化课堂环境,丰富课堂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小学教育的向前发展,为国家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