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对布拉格之春的反应
2019-01-15李梦竹
李梦竹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3000)
捷克斯洛伐克是华约的一员,二战后跟随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日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许多民众要求改革。1968年1月杜布切克被选为捷共第一书记,改革运动达到高潮。1968年4月5日,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行动纲领》,主要内容是要摆脱苏联一手操纵的经互会和华约的控制,建设适合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此后,在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一场规模更大、程度更高的改革浪潮。
勃列日涅夫认为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影响了苏联的改革进程。4月12日,苏联《真理报》报道了4月5日捷共中央全会的消息。5月3日晚,杜布切克和比拉克等捷共中央领导,应苏共中央的邀请飞赴莫斯科。结果,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时间长达9个小时,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
5月8日,苏联背着捷克斯洛伐克举行了一次华沙条约国“协商会议”,会后勃列日涅夫已开始把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提上议事日程。6月27日,捷克斯洛伐克的许多报刊上都刊登了《两千字宣言》,控诉苏联的错误路线与集权统治。这彻底激怒了苏联,坚定了勃列日涅夫以武力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决心。7月11日,驻苏大使给美国国务院发去电报,指出:“7月10日的《俄罗斯日报》和《真理报》都出现了谴责捷克斯洛伐克行为的文章”,汤普森认为苏联将不惜一切手段阻止这次改革。美国代理副国务卿波伦在7月26日给腊斯克的备忘录中提到:“苏联《真理报》和《红星》中的内容都表明苏联军队的战备日益加强。”最终在8月15日到8月17日召开的苏联共产党政治局会议上,苏联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军事介入。8月20日,以苏军为主的华沙条约盟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迅速占领了全部领土。1969年4月,古斯塔夫·胡萨克就任捷共第一书记,捷克斯洛伐克继续实行“正常体制”,“布拉格之春”正式宣告结束。
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华约成员捷克斯洛伐克闹改革对苏联来讲可谓是后院起火,美国不可能不加以关注,但美国从一开始就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杜布切克当选捷共第一书记后,美国国务院马上给驻捷大使馆发去电报,要求驻捷大使弄清杜布切克的立场,不要急于行动,试图促进革命成功。在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行动纲领》之后,美国实际上对捷克斯洛伐克革命持支持态度。国务院向驻德大使发报提到:“我们在捷克事态发展问题上的立场是在适当的场合非正式和谨慎地向捷克人表明,我们欢迎他们正在采取的自由化步骤,但约翰逊政府并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在美国意识到苏联可能会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之后,美国国内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如果不阻止苏联,将会使美国陷入危险境地;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应继续实行不干预的政策。罗斯托等人持第一种观点。5月10日,美国副国务卿罗斯托和国务卿腊斯克进行讨论,罗斯托说:“现在是向他们发出威慑信号的时候了,一旦他们越过边界就太迟了。”7月20日罗斯托再次提出苏联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会对美国造成不利影响。但罗斯托等人的观点并没有受到国务院的重视。5月11日,国务院给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派团发去电报,要求北约密切关注局势,并尽可能收集各国首都的信息和意见。但对新闻界询问的任何答复,都应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北约正在通过其正常的进程来跟踪局势。而且,美国还积极与苏联沟通,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美苏关系。7月22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与苏联大使多勃雷宁讨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腊斯克表示:“《独立宣言》规定了人民有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美国政府并没有试图介入这一局势。”总体来讲,虽然美国政府内部有一些人认为应该阻止苏联采取武装行动,但美国的官方态度依旧是不干预。
最后在苏联派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美国在8月20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约翰逊指出:“这是一个国家入侵另一个国家,这是侵略。”但美国也仅仅停留在公开谴责的程度上,并没有干预这一事件的打算。8月22日在美国内阁会议上,约翰逊表示:“我们没有军事干预的承诺,它既不符合捷克的利益,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1968年8月23日,在国务院执行秘书给罗斯托的备忘录中提到:“目前不应倡议举行北约政府首脑会议或在北约采取任何戏剧性行动,最好将这件事交由联合国处理。”在约翰逊执政的最后日子里,美国对这件事的态度基本只是在公开场合谴责苏联,除此之外,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少之又少。总体来讲,由于涉及多方利益,美国始终表现得很克制,并没有借此过分打击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