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和有效性探讨
2019-01-15麻晔斐
麻晔斐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经历过优秀的思想灌输,整体思想政治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今国内外形势变换不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导师制,正是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它能为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专业知识运用上提供正确并且契合时事的指导,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以及正确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很强的引领意义。
一、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一)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个体性
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自信开放的特点,渴望张扬展现自己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然而由于传统教育使然,大学生又普遍存在自身独立性不够强,甚至有的极度依赖父母。这种矛盾心理的存在,让课堂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只能对充满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才能做好思想上的工作。而导师制正好具有这个特点,它依靠导师的一对一单个辅导,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教育引导,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大大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导师制在教育对象上,有着以往教育不具备的个体性特点,能够让学生完全的敞开心扉并且完全信任老师。
2.导师角色的多元性
导师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师生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在导师制中,导师不仅仅只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还有着朋友的倾听作用和类似长辈的鼓励作用。因此,在导师制中导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元化的,会在各种角色的情感下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塑造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育方式的灵活性
在导师制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教育的环境和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因为是单对单的教育,所以不会被环境因素所局限,只要能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无论是课下的日常聊天还是一些课外活动,都能够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因此这种教育方式的灵活,能够减少课题环境对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接受教育。
(二)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自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连年扩大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导师制就已经进入到校园当中。以北京大学为例,该大学的导师制完全就是为了贯彻一种个性化的教育,释放学生的个性成为了一个显著地特点。学生的导师既不是研究生导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从承担的义务上看,完全是学生的一种思想顾问。学生有着任何生活或者学业上的迷茫,都可以找其求助,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教育。并且在导师制中导师的聘用上,只有拥有责任心的教师才可以担任导师,才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导师制在高校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并且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综合状况就是从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出发,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科学有力的思想指导。
二、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分析
(一)实现多学科的交流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一项教育性质的工作,它应当结合时事政治学以及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将各种学科都向学生进行完整的融合教育,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此外,一些导师具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学问的话,就能够实现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对专业知识的“反哺”。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专业的导师而言,在通过历史遗迹或者古代名胜宣传爱国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将自身的知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终达到强化专业知识的目的。因此,导师制能够在思想教育中完美实现多个学科的融合,为我国学生的全面教育提供一个不错的借鉴方式。
(二)有助于师生关系建立,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塑造指明了一条很关键的道路。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太过死板和苛刻,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一方面师生关系完全对等,在教育沟通时候不会有着拘泥的现象,能够畅所欲言的反馈沟通。另一方面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心理想法,学生也愿意积极地接受导师的意见和指导,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和谐的教育气氛。而且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导师总是非常严厉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无法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也根本不能落实好教育工作。因此,导师制下的和谐气氛,还能够落实教育工作的实施,并且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三、结语
导师制作为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的新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其收获到的成果也是巨大的。教育方式和对象的新颖,让目前的导师制应用都有着不错的反馈。尤其是在学习气氛塑造和学科融合上,更是充分证明了其实行的有效性,因此,完全加强导师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建设,是非常可行且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