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环境

周 欢

(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7)

网络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日益加深,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表现为海量网络文化内容影响学生判断力,网络文化多样性稀释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娱乐化信息蕴含的不良内容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积极影响表现为丰富教育内容,促进教育方式改进,拓展了教育载体。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环境影响基础上,提出了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网络文化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环境发展和成长的一代人,网络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地以多种形态渗透到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校思想政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亦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更是十分复杂。网络文化构成因素复杂,既有优秀的精华思想,又有糟粕与其相伴相生,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文化是我们不得不慎重研究的问题,必须要辩证对待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分清利弊才能趋利避害。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当代大学生,网络文化对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易察觉但是影响深远的。因而必须要认真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

1.海量的网络文化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判断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人们上网提供了诸多便利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人们拥有着全天候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信息传播的平台与机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条件已不再是互联网时代的难题。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制作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便捷的传播方式,成熟的信息制作模式,带动了网络文化内容量的剧增。但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文化内容剧增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是利弊共存的。一些心术不正的传播者若是在网络上刻意散布不良信息,这就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这些不良信息占据了优质信息的份额,增加了大学生筛选优质信息的难度,对信息的判断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

2.网络文化多样性稀释了教育者的权威性

无论是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声音永远是处于和谐的状态,也只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来传达信息。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声音占据麦克风的局面被打破,四面八方的声音涌现出来,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碰撞在一起,没有孰优孰劣,没有高低贵贱,网络文化多样性的特征便逐渐形成。也正是因为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网络文化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导致了教育者的权威性被稀释。受教育者所面临的文化和思想已不再是一人之言,而是成千上万人各抒己见的声音,这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娱乐化信息蕴含的不良内容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

相比较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内容,娱乐化的网络信息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当代大学生有着一定的自主支配时间,受到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在娱乐选择方面一般会选择使用成本低且方便快捷的娱乐休闲方式,那么上网便是首选。互联网技术促进了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发布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源头,但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发布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发布的内容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无论是观看网路视频、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必然摆脱不开娱乐化信息的吸引,这样的信息看似轻松有趣,但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积极影响

1.优秀的网络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的是思想方面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但又必须落实到实践上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但思想政治教育不免有传统教育的痕迹,不容易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但网络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内容来说,十分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教育者不妨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当下优秀的网络文化,既能够增强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例如,教育者在讲述社会正能量事迹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增强讲课的课堂渲染力,不妨可以到网络搜索关于社会正能量事迹的相关视频或是图片报道等,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或是图片中学习正能量,更容易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

2.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严肃的课程,必须要严肃对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严肃甚至是刻板的,容易给学生造成听课疲劳的感觉。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言也随之火了起来,进入到人们的日常语言之中。例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腰间盘选手”等等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常用语和口头禅,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这些网络语言一无所知,甚至是抱着排斥的态度,就无法和学生融洽的交流,也会产生一定的交流隔阂,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网络语言极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十分受大学生的喜爱,这其实也在暗示着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改进传统的呆板语言风格,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便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3.网络文化平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等平台的出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教育者可以随机选择不同的载体开展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或是微信等自媒体,发表或是转发以传递正确价值观为主题的内容,在微博或是微信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感染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正确的行为准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教育工作时不能过于心急,否则将会导致事倍功半。需要摸索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他们大多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而更倾向于有选择性地学习,教育者除了课堂之上的谆谆教导,课堂之下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来传递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学生在不经意间浏览信息内容时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三、网络文化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利用网络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网络文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网络文化具有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学习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启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迅速席卷整个社会,与其本身的易接受性和亲民性离不开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改进自身的教育方式,走亲民路线,例如可以选择网络授课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代大学生可能看腻了一书一师一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慕课或是直播教学的方式,可能更适合伴随网络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现在网络上,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网络教育课程众多,且形式多样,总有一款符合学生的心意。随时随地观看课程,对课程质量进行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强了教育效果。

(二)加强思政教育者的网络文化素养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习相关的网络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网络文化素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提高学习网络文化知识的意识,矫正以往以书本为尊的传统观念,适时地在教育过程中加入网络文化内容。其次,锻炼自身的网络运用技能,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视频软件等,不能仅仅把网络技能的学习停留在发消息接收消息上,要开发教育的新方式,就需要掌握更深层次的网络技能。最后,教育者在学习网络文化知识和技能之后,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学以致用,掌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文化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熟练掌握网络技能,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

(三)监督并规范网络文化的整体环境

网络文化环境的健康对人们的网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环境的治理凭借一方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每个人都是网络文化环境的监督者,每个人都应该对肃清网络文化环境的不良因素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全社会角度来说,一方面需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的正能量,以优质的网络文化驱逐劣质的网络文化;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劣质文化的大力打击和治理,对待发布劣质信息的网民或是主体必须要严格治理,不容有私。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坚守社会道德的底线,不做有损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事情,学习优质的网络文化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结论

网络文化环境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人的影响日益深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辩证地对待网络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尽可能降低不良影响,最大可能地发挥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利用网络文化环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须要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在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网络文化的优秀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网络文化环境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环境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