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利用大数据提升营商环境实践与思考

2019-01-15张莉莉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营商政务部门

张莉莉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营商环境是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有效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内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是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实现新跨越的现实要求。面对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湖北省襄阳市大数据平台建设现状为例,分析研究“大数据+政务”服务的新模式、新平台,通过一网通办、规范程序、绩效追踪、事后评价等新手段,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公众在政府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同时,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过程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通过“大数据”和大数据有关技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建立对公权力的制约体系,提高对公权力的约束力等,对于改善营商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大数据应用于营商环境的迫切需求

根据世界银行集团《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机会》,中国全球营商环境效率和营商环境便利化处于78位。在当前全球经济大变局条件下,要想跑赢全球经济发展,创立世界经济新格局,就迫切需要推动营商环境的改革。

(一)“大数据+政务”提升企业的便利度

2015年以来,襄阳市加快推进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电子政务专网已覆盖市直180家单位、473个县(市、区)级部门、110个乡镇(街道)和2691个村(社区)。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分别达到81.5%、82.4%、98.4%、99.9%。便利化的实施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企业注册成立公司所需时间已经从30天缩减到24小时,“网上办”事项1498项,占所有事项的88.7%;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新模式,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业务实现“一岗通办、一城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有效减轻了企业办理事项的负担,通过在线申报、在线审批、在线反馈、在线监督等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化、高质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二)“大数据+政务”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

“大数据+政务”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目前,襄阳市政府的法规、政策均已按照公开要求,100%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公告,市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协助全市169个部门(含县市区)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编制工作,在平台登记发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1404条,共26820个数据项,可掌握共享交换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存80057.49万余条。项目、计划等信息更容易被市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意见建议也将以更顺畅的方式在政府决策制定和施政过程中得以更好的体现。

(三)“大数据+政务”提高了市场的信用度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政府部门通过准确采集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建立部门和行业信用记录。襄阳市目前已采集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库562.3万条,电子证照基础信息库689万条,通过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在市场主体中建立了信用机制,有效减轻了信用体系不健全带来的社会运作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等,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四)“大数据+政务”提高了政务服务的规范性、时效性

政务服务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确定标准流程,规范办理模式,在企业事项的处理上优势再整合,改变各部门互相等待、互相依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以企业的实际感受提升政务服务水平。2018年,襄阳市通过大数据平台系统实现“大幅度简化退税流程”,通过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不用企业再向税务部门提出退税申请,而是税务部门主动帮助计算进行计算后退税,退税事项控制在7个工作日之内完成。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使用,纳税服务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提升数据传递质量。从而解决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时效性问题,大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二、大数据服务营商环境的主要困难

(一)政务服务企业的网络建设力度不足

一是在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过程中重视程度不一、工作进度不齐。目前,很多地方没有配备强力有的建设队伍,对“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统筹协调不充分、培训不及时、宣传不到位,导致基层企业大量高频服务事项仍在线下办理,网上办件量少。二是国家垂管审批系统和省级垂管审批系统尚未与“政务服务网”完全连通,导致窗口审批人员在网上受理申请材料后,仍需二次甚至多次录入到省垂管部门审批系统中,既增加了工作量,又降低了办事效率,增加了企业等待时间。

(二)政务服务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由于大数据属于新生事物,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技术的掌握较为滞后,尚不能有效利用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各地行政审批局一般都承担20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管理、大数据管理、“放管服”改革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工作,事情庞杂,人员不足,水平不够是普遍存在,企业便民服务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便利化方面普遍存在差距。

(三)挖掘数据潜力服务营商环境水平不足

一是数据共享的常态化、流程化体系尚未形成。襄阳全市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未建立,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给数据的共享应用造成障碍;以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的共享应用通道虽已建立,但因部分单位信息化水平不高、认识不到位,尤其是部分单位的业务系统(特别是垂管业务系统)独立运行,未与本部门数据共享前置系统对接,造成数据交换不能适时进行,业务协同无法开展。二是大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尽管许多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得到应用,但却依然存在服务范围不足、应用层次偏低、尚未形成产业化等问题。从深度上来讲,并未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大数据提升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

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督促各级政府重视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制定利用新技术提升营商环境的方案和路径,制定并出台有关利用大数据平台提升政务服务的考核管理办法和大数据平台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务服务大厅联席会议机制,要定期研究解决涉及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事项,推进个部门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与发展,加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促进政务服务大厅协作共进,打造便捷、高效、廉洁、规范的一流政务服务窗口。同时,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底综合考评的内容,以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二)加强大数据等专业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使得行政管理部门在短时期内相关人才极为匮乏。政府在利用服务外包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育,利用高薪聘用、专业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既精通大数据技术,又具备较强行政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的技能水平,最大限度释放“大数据红利”。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力度

进一步梳理各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明确“网上办”事项内容;探索“一件事一次办”在线情景化审批服务。同时,建议国家、省级垂直管理的部门提升信息化融合程度,消除信息孤岛,尽快打通数据通道,避免二次录入问题,减轻各级服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同时提升市场主体用网的体验感。二是加大对基层政务服务人员保障力度,在政策方面给与支持和鼓励,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各业务部门多到基层指导和辅导本系统业务办理,解决办理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强对基层服务职能部门的保障,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财政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各级政务服务人员能够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四)推动数据共享交换,深化大数据应用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聚合更多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为大数据分析做好基础保障;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形成以政务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大数据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务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能力和深化应用能力,提高服务企业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民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平台数据的共享交换使用。针对各部门对大数据分析应用需求,积极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发挥大数据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惠民政策落领域的决策辅助作用。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营商政务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