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党建“讲好红色故事”实践探索*

2019-01-15钟晓书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舆情工作

钟晓书 张 洋

(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在年龄分布中,20-29岁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6.8%。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党建宣传的方式和途径也在发生着巨变,高校党建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好舆论引导,增强话语权,不断增强党在高校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一、构建党建目标管理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班子成员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集体决策、规范决策程序、畅通沟通机制三项举措,健全决策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二)构建工作机制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组织部牵头协调、基层党组织共同组织实施、师生职工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运用“智慧党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施党建目标管理,从党建过程控制入手,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成绩单”实时更新,确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工作原则,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全过程、全维度管理。

二、创新“智慧党建”模式

(一)深化“智慧党建”平台建设

积极抢占新媒体技术应用制高点。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必须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步伐,主动适应新媒体交互性与及时性强的特点,积极抢占新媒体技术应用制高点。大力推动新媒体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应用于党建宣传,利用高校网站、微博、官方微信、校园微信群、公众号、头条号、H5等平台传播党的声音,推动新媒体与党建宣传工作跨界融合、深度融合,建立新媒体传播意识,把党建学习、党建宣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立体、生动、形象的融合在新媒体平台中,提高关注度,增强吸引力,以持续创新赢得更多宣传空间。

(二)建立“讲好红色故事”党建宣传工作体系

第一,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结合。党务工作者要掌握微时代下新媒体交流的特征,善于把基层党组织策划的各种党建宣传活动复制、放大到新媒体上,做到提前策划,突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拓宽党建教育的平台和传播载体,以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水平为主攻方向,保持稳定的推送频率和密度形成信息矩阵,巧妙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发起话题,就热点新闻事件,时事政治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让党建宣传更有“时代温度”。

第二,主导校园思想动向。将传统的党建教育模式和新媒体党建教育有效结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三贴近”。针对不同的受众和话题,灵活选用不同传播形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们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保持推送频率密度,使大学生第一时间可以掌握最新的时事政治、校园动态。推动青年学生的网络认识发展和网络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思想,促成其健康思想的养成。

(三)打造网络最强音

第一,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高校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党建工作热点,聚焦党员思想教育。坚持党性原则与尊重传播规律相统一,增强舆论阵地意识以及对各类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并提高新媒体素养和舆情引导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定期进行网络舆情研判,使党务工作者掌握舆情信息,以正面传播效果为主,强调传播的结果导向,才能真正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最强音。

第二,培育网络新生力量。党务工作者要紧紧围绕高校党的建设,准确把握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青年团员的思想状态,在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中培养任用政治素质高、示范能力强的新媒体“把关人”(如群主、信息员等),引导师生当好一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文明守法好网民。寻找、培养、用好校内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让高校自己的“意见领袖”真正参与到学校公共事务当中,帮助高校党建工作发声,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信息,营造有利的舆论空间。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借助“智慧党建”构建开拓新的党建宣传教育方式,将网络环境下的党建工作与网络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开创信息时代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舆情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广东舆情
全国舆情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