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研究*
2019-01-15刘艳萍
刘艳萍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22)
一、《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充分实现“两个”转化,即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和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的转化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宣部、教育部立即组织专家对《概论》课的教材进行了修订,并于2018年4月底下发于全国高校。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有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一是重构了教材体系,把教学内容由过去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逻辑构成(横向结构)来安排,变革为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历史演进(纵向结构)来安排;二是更新了教学内容,把原有教材的12章内容精简为两编7章,进而增加了第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计7章的全新内容。由于《概论》课既是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更是高校四门思政课中的重点课,也即学分最多(6学分、102个学时)、变化最快、综合性最强、时代感鲜明。因此,以新版教材的投入使用为契机,推进《概论》课教学及时、有效地实现“两个转化”,在当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面临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2018年以来,《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面临一个新变化,即教学对象的显著变化。“00后”步入高校课堂,成为《概论》课的主要教学对象和《概论》课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主体。被称为千禧一代的“00后”在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心理诉求等方面与“90后”不尽相同,形成了“00”后具有的独特的群体特征。根据腾讯QQ所做的数据调查和大数据分析,“00”后的主要特征为:文艺程度高、注重个人奋斗、娱乐爱好广泛、三观特别正、对国家和集体认同感高。《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必须要针对“00后”的群体特征,采取适应“00后”的方案和模式,使新版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适应于“00后”的新教学体系,使新的理论体系能够有效转化为“00后”的信仰追求。
三、《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需正视的两大矛盾
(一)教材内容的广博性与课时的有限性的矛盾。新版《概论》教材内容丰富,分为“五大理论”板块,共十四章内容。每章内容体系完整,不仅包含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以及理论的内涵、内容和意义,还包括各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此丰富的内容要求在72学时内全部讲深讲透,让学生全部理解、掌握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现实热点难点问题,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教材内容的广博性与课时的有限性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概论》课要有效实现“两个转化”,必须要正视并正确解决这一矛盾。
(二)理论内容的正面性与社会现实的负面性之间的矛盾。“概论”课所讲授的理论内容都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性认识。通过理论的教授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许多复杂问题和负面现象与理论内容的正面性之间存在矛盾和差异。《概论》课要有效实现“两个转化”,必须要正视并正确解决这一矛盾。
四、《概论》课有效实现“两个转化”的创新研究
(一)推行适应于“00后”的“D+5T”转化方案。“D”是Discipline(纪律性)的简写,要求任课教师在把新教材体系转化为新教学体系时必须恪守“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T”是“Transformation”(转化)的简写,“5T”主要是实现5个方面的转化:一是实现话语体系的转化,二是实现内容结构的转化,三是实现问题系统的转化,四是实现案例体系的转化,五是实现课堂呈现样态的转化。这5个转化应当是根据“00后”的群体特性而施行的转化。“D+5T”方案旨在推动新版教材体系能够有效转化为适应于“00后”的新教学体系。
(二)推行有助于擢升“00后”信仰追求的“1+N”模式。其中的“1”是指,任课教师要在新版教材的各章中能够确定1个与“00后”的信仰追求有着比较直接关系的理论重点。然后,据此设计出“N”个供“00后”大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的多种实践活动方式,例如微情景剧参演、微新闻播报、微电影制作(利用美拍、抖音等软件)、红色经典诵读(荔枝录音原著)、经典视频剪辑(与课本内容对应的片段)、传统文化精粹演示、网络热点事件跟帖分析、志愿服务活动及社会调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