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论析与实践*

2019-01-15秦乐乐韩保刚王志芳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技术型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秦乐乐 韩保刚 王志芳 周 博

(1.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2.石家庄市东苑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1)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19号文)的印发,各省市地方院校加快了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步伐。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单学科或多学科的专门人才,其培养分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职业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1)培养的主体相对比较单一;(2)师资力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3)课程体系过于陈旧;(4)管理机构过于多,且思想不够统一,文章结合以往经验重新构建新的培养体系。

一、课堂教学的改革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知、做”的四位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高校的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相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就略显欠缺,这一点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应体现出一体化,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课上-课下”一体化,“教学-自学”一体化,课堂不再是“老师满堂灌”、学生睡大觉,而是变为老师做指导,学生主动应用,将相当一部分时间改为学生做案例、项目等应用教学。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而且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讨论环节和交流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架构,主动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获得创新学习和创新运用的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思维敏捷并且活跃,高校师生应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舞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组建新创业导师团队,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

二、推进体制创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应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积极开展科研开放、内外协同的工作,协同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进一步打破现有的院系组织体系,构建“跨专业”、“跨学院”、“跨学科”的专业集群平台,实现彼此协同,构建“校园式小社会”集群;(3)以任务和考核为导向,加大对教师参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力度,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劳务奖励方面予以重点考虑;(4)在学生考评上,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人生;(5)调研和建立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学籍管理规定、评奖评优规定等等;(6)建设和完善适应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校企深度合作

传统的学校和企业是有明显的界限的,即学校培养学生,等到学生学业完成,取得毕业证书后,进入企业,就目前而言,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只是表面的和浅显的,而没有实现深度合作,而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实现和建立企业项目经理或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之间、企业工程师或一线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深度对接,打造“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平台,这样才能满足和实现高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现以赛促学

很多学生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并较好地完成了一些科研项目,这时,如果没有学校或权威机构的认可,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丧失学习动力,因此,学校应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并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比赛过程中获取自信,在比赛后获取学习激情,同时,国家很多的竞赛是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这样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也可以锻炼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为实现宽口径人才的输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且任重而道远,因此,文章探讨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校企深度合作和以赛带学的培养体系改革思路,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积极接受多方锻炼,从而为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技术型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