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谢 忱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2015年7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实现领航发展,必然要以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为支撑。培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力;另一方面是为培养出优秀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卓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水平的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者。

人才培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科发展的生命线,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科的未来发展。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门人才既有一般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有这一学科属性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原则,文章简要分析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门人才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

关注社会现实,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品格。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正式聚焦于时代问题和时代矛盾,从纯粹思辨的黑格尔哲学走向了立足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②毛泽东也曾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④只有树立了问题意识,才能找准症结所在,才能有效破解各种难题,取得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⑤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都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实践。培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把握时代脉搏中找寻研究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就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关注与思考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中涵养问题意识,防止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

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⑥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首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⑦理想指引着人生方向,信念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担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具有伟大的人格,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马克思的一生胸怀理想,曾长时间遭受生活重压,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甚至最后成为无国籍人士,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者,要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精神,胸怀天下、关心人民大众,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正视各种思潮的影响,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好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守研究定力,保持初心。

三、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好其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全面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所应具备的看家本领。

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首先就是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理解其内容,要认认真真读原著,实实在在悟原理,不断总结提炼其思想价值。其次,要认知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在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中,把握思想的走向和价值取向,在学习对比中提炼出有益于时代发展的思想理论。再次,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到人类社会、人类思想、自然界等各个领域,内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各个方面,应把这个宏大的知识体系了然于胸,才能在现实困境找准理论的支撑点。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⑧《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时代和境况已经发生变化,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应解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新问题。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优良学风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广阔舞台,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肩负的重要使命。

列宁曾强调:“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一定要立足社会实践,创造性发展理论。不能妄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能够为今天的全部问题提供全部现成的答案。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导向,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造性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 注 释 ]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2:289.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6:839.

④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5:14.

⑤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5:27.

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1:332.

⑦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11:10.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8:664.

⑨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12:166.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马克思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