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视域下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2019-01-15彭立平吴利华
彭立平 吴利华 黄 毅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989年,国家开始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随着“协作计划”的实施,部分地方高校作为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协作高校,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地方高校求学深造,协作的地方高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逐年增加,其中维吾尔族学生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高校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对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上,面临着各种挑战。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做好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适应存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薄弱
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等本身差异性,在内地高校生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排他心理。通过调查发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意识以及自我群体认同意识非常强,经常性的本民族抱成小团体,很少与其他民族同学沟通交流,长期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学习缺失。一方面,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外加部分教师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重物质上的帮扶,而弱化了精神引领,助长了学生一切所得“理所应当”的依赖思想。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知识储备欠缺。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对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够。再一方面,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沟通交流单一、少部分宗教意识淡薄等缺少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学习。
(二)语言障碍,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语言障碍是导致新疆籍学生学习问题的直接原因,但“特殊照顾”政策是导致新疆籍学生学习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情况,随机选取大二50名新疆籍学生期末考试均有3门课及以上考试不及格学生。调查发现;重视考试,考试不通过的4人,占8%;较重视,考试不通过的6人,占12%;无所谓,考试不通过的40人,占80%。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重视考试、较重视考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12%,这可归因语言障碍外因导致的考试不及格。而考试无所谓导致考试不及格的占比高达80%,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考试无所谓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学校的“特殊照顾”政策,促使他们形成一旦到了毕业时间,学校会给予“特殊照顾”、“特殊政策”毕业的懒惰错误思想,长期以往,外加错误思想届届相传,直接导致了大面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三)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压力大
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随机选取100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考公务员68人,占68%;事业单位20人,占20%;考研究生6人,占6%;企业5人,占5%;自主创业1人,占1%。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为自己的就业目标,选择自主创业的仅1人。在进一步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原因并不是热爱,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还能去哪些行业就业,在他们就业选择选项中就只有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几类选项,表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的获得极为单一,导致就业压力大。
二、进一步做好地方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树立政治意识,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为主线,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加强培养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各民族学生直接接触多民族的各类文化活动,从而形成多民族学生共同参与形成的多元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体现跨文化交流学习,从而减少降低少民族学生排他心理情况。
在“三全育人”的过程中,把“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堂教学中去,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注重意识形态的引导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前提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地方高校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专业化、高水平教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学生深度融合,正确解读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做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语言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加强引导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的语言沟通交流,增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首先,地方高校应当加强预科阶段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力度,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其文化适应的能力及兴趣;其次,转变预科教师教学观念,并非“一年过”教学观念,预科一年培养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转变期,大力加强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再次,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引导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帮助其树立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学有所成建设家乡责任感意识培养。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进取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学好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打消“特殊照顾”的心理依赖。
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干部的培养,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功能。发挥骨干干部成员在其本民族的语言、习俗等共同特点,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支少数民族事务管理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队伍,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工作交流引导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懂得处理解决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队伍。
(三)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提升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在校期间缺乏主动就业意识、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倡导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不盲目跟风就业,大学期间做好学业规划、就业职业规划,不一味的追求公务员、事业单位。充分了解专业,了解专业适合哪些行业,进入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充分了解市场,定位所学专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特点、特长、优势及缺点。结合三个“充分”,综合“专业、市场、自身”元素,大学期间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数据统计显示,校园招聘会中,新疆地方企业、招收新疆籍学生岗位企业来校招聘单位数量极为有限。据于此,校方应当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市场开拓,“走出去,引进来”,多管齐下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实现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校园签约”的就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