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途径研究*
2019-01-15郭维晨
郭维晨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天津 300270)
理想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和时代要求下个人人格发展的最佳状态,也是被社会及国家认可推崇的人格发展模式。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是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形态,而且是新时代理想人格培育的必然方向。只有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使他们主动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拥有与所处时代相符的理想人格。
一、时代新人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现实必要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的时代前提,而拥有以民族复兴信念为人格核心的时代新人则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力量。时代新人人格范式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培育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理想人格培育的必然方向
理想人格就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背景相符合的德性规范的完美典型,它既为各种社会道德原则的集合呈现,又为人们树立行为仿效的最高标准与完美模式”[1]理想人格是所处时代及社会中人们最为推崇的人格范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由此可知,理想人格绝不是永恒不变的范式,而是随着动态发展的社会而改变的观念体系。静止的理想人格不仅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会随时空流逝蜕去原有的理想色彩。所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与时代特征相匹配的理想人格范式也必然产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形势,审时度势的提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既是创建美好生活的劳动者,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先行者,更是追求人民幸福的奋斗者,是当代理想人格培育的必然方向。
(二)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
众所周知,高素质人才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时代新人,而时代新人又是靠高等教育人格培养的根本目标。一方面,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来讲就是推动理想人格实现的过程。任何教育的目标都是将人培育为理想的人,教育者一切的活动及一切资源的配置皆围绕该目标为核心而展开。另一方面,培育以民族复兴为人格核心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归根结底,时代新人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应以民族复兴的历史性使命为内在依据,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逻辑起点来培育与祖国及人民同向同行的时代新人。
(三)人格危机呼吁培育时代新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先进性逐渐得到世界公认,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以体现,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已成为社会共识。这种巨大变化在为中国人民带来切实可见的发展红利时,也导致人格发展出现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进而使得理想人格危机出现。一方面,时代变迁下传统人格所倡导的处事逻辑和行为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当代社会纷繁芜杂的问题,其合法性与可行性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与社会主义阶段相匹配的理想人格仍在与多元价值、工具理性及资本逻辑带来的人格范式相争。虽然社会主义人格范式已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但部分腐朽或消极的人格范式仍保有少部分话语空间。双重因素推动下,部分青年学子陷入理想人格“失落”的境遇中。
二、时代新人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存在的实然困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想人格教育各要素各环节都出现了新要求、新挑战。客观分析时代新人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出现的实然困境,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真实需求,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理想人格教育针对性不足
完善的理想人格教育不仅可以树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而且可以指引他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中走上正确方向。在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人格教育必然要立足于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现实,以时代新人为新时代理想人格范式,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当前一些高校仍存在着理想人格教育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工具理性思维有所抬头。一方面,一些高校教育仍以大学生知识技术教育为核心,而未将理想人格教育放至应有位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只以满足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为要,而忽视大学生的人格培育,缺失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少数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首先他们认为教授课本知识是自身责任,而塑造大学生人格则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也不是自身可以完成的任务。其次少数教师也缺乏对人格培育的正确认识,认为理想人格培育只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任务,人格教育就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进而认为搭建理想人格教育的全程育人机制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这种工具理性思维严重影响了理想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二)理想人格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想塑造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就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在人格培育中的重要性,因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及资本逻辑开始弥漫,进而对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切实冲击。这种冲击使主流理想人格的权威性及实效性受到影响,理想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变得分外明显。另一方面,理想人格教育与社会实践也出现了相脱节的现象。理想人格范式不经社会实践难以被人们所验证、所感知,理想人格无不是在长期反复实践被确认其科学性后才被实践主体内化于心的。缺乏社会实践,只能“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便会陷入“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的冲突,进而对理想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缺乏理想人格塑造动机
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大学生是一切培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当前少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理想人格塑造动机,进而给理想人格培育带来一定挑战。首先,部分大学生难以衡量自身人格素质所处水平。阶段性成功出现时,部分大学生就有可能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及自我效能感。失败出现时,则会表现出过度的情绪不稳及失落感。其次,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人格要求不高,只满足于不违反道德、不触犯法律、不受纪律处分等较低层次,对提升自身人格层次并无任何需求。这阻碍人自身对人格水平的正确认知。最后,少部分大学生忽视对自身人格的塑造。他们认为高校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学位、考研、找工作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而对自身理想人格的塑造却不甚关心。
三、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3]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途径,从根本上树立时代新人的精神价值便成为重要的理论问题。
(一)提升理想人格教育针对性,推动教学主题与时代主题相统一
一切人格都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要把大学生培育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提升人格教育针对性,加强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总结,凝练总结出具有时代性的教学主题,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教育内容应贴近时代主题,且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人并不是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4]教育主题必须与时俱进,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论诠释推进大学生人格的正向改变。教育主题必须旗帜鲜明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时代背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为核心,并始终将教育主题同大学生人格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政治立场的确立,引导他们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局势,让他们成为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的时代新人。其次,教育主题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增加关于人格培养的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人格教育内容加入其中,讲解有关人格的理论,让学生了解自己人格发展的方向。同时人格教育内容应将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融入日常生活教育中,推动理想人格理论在学生脑中生根发芽。
(二)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推动理论学习同社会实践相统一
理想人格不仅是一种理论,更应是一种行为。因为理论仅停留在纸面上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时理论才有意义。所以,理想人格的确立过程就是将自身体认到的科学信仰付诸于实践,并以逻辑的形式固化在思想内。首先,大学生应认真学习时代新人理想人格范式,深入理解时代新人人格范式的理论内涵及时代特征,进而以积极奋斗、努力拼搏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而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当积极投身于时代的社会实践中,塑造自身理想人格。一个人的人格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及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理想人格形成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学生必须要以积极奋发的态度开拓人生的宽度与自由度,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进而在理论学习中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综合素质,推动理想人格形成。
(三)激发自我实现需要,推动社会自我同精神自我相统一
大学生理想人格理论要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成为大学生发展的精神支柱,关键依赖于大学生自身对理想人格的主动选择。首先,大学生应提高自我需要层次,坚持发展自身。一切人格发展过程的停滞都来源于自身发展的停滞。当自身个体得到发展时,旧有阶段的人格必将无法适应新阶段的主体。因此,大学生必须推动自身发展,立志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奋斗者、先行者。其次,大学生应加强对精神自我及理性自我的认知。正确认识自身人格发展阶段是推动理想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大学生必须加强对自身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的认知,确立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准确评价自身价值观发展所处阶段,最终形成自身理性认知。进而提供对自身人格发展阶段合乎逻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