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文书写作教学改革探析*

2019-01-15李祥耀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本门任课教师文书

李祥耀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教育是累积知识、健全人格、推进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一种实践工具,又是一种自我深化、不断升华的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教育的使命已上升到凝聚人心、振兴民族的高度。关于如何推进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总书记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立德树人”成为深化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的课题。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及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论课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即高校各门课程必须明确使命,坚守好课程的政治岗位。文书写作教学改革正是基于此一背景而深入开展。

一、高校文书写作教学现状简析

文书写作是全国大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提高文书写作能力,更好从事文职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但据笔者观察,此课程在开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第一,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大多关注的是训练学生对写作模板、写作套路的掌握,对写作的具体内容关注度不够,较少有教师对授课文种的具体内容、作业的具体内容进行专门性的设计;授课时所用案例特征化、倾向性都不明显,显得十分随意,有的教师甚至完全使用教材案例,不做任何选择性的添加。即本门课程的教学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重技巧而轻思政,这是文书写作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部分教师能够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课堂氛围较为轻松。但其主要目的仍是在力图克服本门课程相对僵硬、枯燥的弊病;而较少有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做到既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模板,又能寓教于乐,又能寓教以“政”,在生动活泼、严肃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把思政教育内容春风化雨般无形渗透到教学当中。重个性而轻思政,这是文书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

第三,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大多是死记写作模板。从宏观层面来看,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选择能力,对国家、国际重大事件关注度不够;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在写作以思政话题为主的公文时,对相关专业语言的掌握能力比较薄弱,即运用行政、思政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明显不足。

第四,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思考国家、国际重大问题的能力依然薄弱,甚至从未意识到可以在文书写作课上培养自已的对国计重大民生问题的思考能力。具体表现是: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娱乐自我,参与国家生活的意识较为薄弱,对以本门课程为基础,延伸思考政治问题缺乏意识,更缺乏能力。

第五,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大部分高校在开设文书写作课程时,往往把教学目标定为提升学生实战写作水平,忽视了它引导学生关注政治重大话题,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政教育功能。

二、高校文书写作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方案

文书写作一课本身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但“知识本身并不意味着品德的形成和价值的养成”[2],如何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铸造学生优良的品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本门课程同样需要思考的时代话题。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点可行性操作方案,仅供参考:

首先,结合政治宣传平台,精选课堂案例。任课教师必须摒弃随意使用教学案例的陋习。“高校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的国家的重要道德观念的解释者’。”[3]为全面加强文书写作课的思政色彩,任课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意志与品质,把牢案例这一关。教师可以登录国务院网、地方各级政府网站,可以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可以关注本单位办公网,及时关注国家、社会、单位的动态,寻找历史案例、现实案例,结合授课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令”这一文种时,教师可以引入2005年3月14日胡锦涛同志颁布的三十四号令,此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反国家分裂法》。在当前台独、港独势力抬头的情况下,引入这个案例,可以在讲解写作要点的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传递爱国、反分裂思想,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讲授“通知”这一文种时,学生往往对这一熟悉的文种不太感兴趣,教师可以引用2018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向学生讲解扫黑除恶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其次,结合国家学校大事,布置写作作业。任课教师必须强化作业的时代性、思政性。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校内外重大事件的进展,适时引入课堂,加以强化:既强化时事的宣讲,又解析写作的关键技巧。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有提前改变案例的意识与敏感性,对国内外话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本校的规章制度要有清晰完整的掌握。这样才可能根据时间、事件的变化,对案例加以调整,布置的作业才能更具备鲜明的时代性、思政性。前不久,娱乐明星翟天临学术门事件一度甚嚣尘上,很多学生对此话题十分感兴趣。任课教师在讲授“通知”时,便可以本单位的名义下发一份通知,要求论文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认真把关,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严格恪守学术规范。这样,便能把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布置的作业既有时效性,又有警示意义和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样,在中美贸易纷争的大背景下,国内很多外贸企业遭受损失,教师可以模拟某市政府下发通知,对全市中小企业予以减税。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就得检索中美贸易战的相关信息,写作时列清市政减税的原由,认清美国单方面加税的行为对我国企业造成的损害。这样布置的作业就能兼顾教学与思政教育,做到教书、育人两相融。

再次,结合国家学校大事,举办各类比赛。任课教师必须破除文书写作一课与各类竞赛无关的传统思维。很多任课教师认为本门课程重在实战,学生在课后多多练习即可,和竞赛并无关联。孰不知对绝大多数实践类课程而言,竞赛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国家、学校的各类大事,举办相应的文书写作比赛。如2018年,新中国喜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笔者与所在学院合作,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手制简报比赛。比赛形式为:制作简报;内容为:讴歌改革开放;要求:严格执行简报格式,一律手抄。比赛任务布置下去后,全校数百名学生积极参赛,中文系的学生积极性则更高。学生在制作简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复习关于简报的上课内容,一方面必须检索改革开放的各种史料,一方面还要做好美工,做到书法隽美。整个过程下来,关于简报的教学任务、思政教育的任务都得到了完美贯彻。参赛学生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还能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对未来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与提高作用。

再次,抄写背诵经典公文,加强语感积累。为全力提升学生的实战写作水平,让他们阅读、抄写、背诵经典范文是个必不可少的途径。但选择哪些范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为强化课程的思政色彩,务必告知学生:娱乐、美食、星座、家居方面的内容绝不能看,必须选择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密切相关的且极具正面引导力的内容,如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等。在保证基本前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登录各大政治宣传平台,每周阅读、抄写若干份正能量公文,对字数、字迹均可做出严格要求;每次上课前,抽取相应的学生检查背诵,并记录成绩。这样,通过长期的坚持,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公文语感,对优秀公文的认知力、判断力都可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读、写、背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接触国内外时事,视野被逐渐打开,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最后,制订公文词汇表,加强实战能力。绝大多数文书写作教师在讲授本门课程时,都会发现,学生运用行政公文词汇,尤其是思政词汇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经常出现误用口语甚至是用语不规范的现象。为切实改变这一现象,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常用的行政公文词汇,对重点思政词汇进行解释、示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又可实质性提升其对思政词汇、思政语文的运用力。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累积了数百个常用公文词汇,并制作了一份公文词汇表,以下仅是其中几例。

[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请示或请求。如“报请上级批准”。

[备案]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如“此事已报上级备案”。

[查办]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节加以处理。如“严加查办”、“撤职查办”。

[批阅](领导人)阅读文件并加注批语。“恳请批阅”。

[签注]在文件上批注意见。如“团队旅游签注”。

[审批]审查批示。如“报请上级审批”。

这些行政公文词汇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其中的一些词汇比较陌生,甚至经常用错。教师可以在讲授相关案例的时候,进行适时讲解,并加强实战造句的思政性。经过几年的累积,词汇表臻于完善后,可以在下一个教学过程开始之际,下发给全体学生使用。

文书写作虽然是一门普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本门课程可以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可以包纳更多的思政教育技巧。只要任课教师政治意识到位,备课积极,完全可以把传统教学内容与当代思政教育完美整合,在传授写作技巧的同时,真正做到习总书记倡导的“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落实高校教学“立德树人”的指导方针,真正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猜你喜欢

本门任课教师文书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Personal Statement
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