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明资源生态

孟 丕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做了高度说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人类也朝着更文明、更健康的时代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光看中物质方面,还更加强调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环境,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目前人民群众迫切的需要。这也迫切要求我国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人类创设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二是自然界的实践性;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最重要的方面。[2]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成就,[3]这主要包含物质、精神以及制度方面的努力和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中国的重点,也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好与坏,更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发展,甚至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前途命运。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决社会生态问题,促进我国绿水青山的建设。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探究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使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路上越走越顺畅。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我国政府一直关注着我国的生态环境,致力于绿化环境并开展了许多保护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展让我国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沙化也得到改善。正是因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开展,我国的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人类生活的家园也变得越来越绿、越来越美。

2.生态旅游业兴起并迅速发展。现如今,我国民众在吃饱穿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己内心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假期的时候结伴旅行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这就促进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兴起。此外,旅游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让人们的心情得到放松,视野也变得开阔了,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转型。

3.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外,环保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青山绿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国家对生态的关注,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深,并且在生活的小事中得到体现。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成因

在我国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生存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评价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现阶段,我国政府和人们都致力于美化环境的行动中,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

首先,生态环境仍存在问题。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时,因为人类的无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的活动让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重创。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加重,森林破坏严重,这就导致我国生态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

其次,资源利用率低。我国有一部分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并且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分布不太均衡,这无形中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此外,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耗能产业,这必然会使我国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最后,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可持续能力弱。我国虽然资源丰富、种类很多,但是我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多,这样就使人均资源不足。并且我国人口多,资源消耗也大,这样就使我国的资源逐渐变少,可持续能力也逐渐变弱。

根据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部分民众错误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民众奢侈浪费习惯严重,没有意识到节约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肆意的浪费,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还有一部分企业认为经济发展比什么都重要,先把经济发展起来再考虑环境也不迟,从而使资源不断流失和环境越来越差。第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污的一系列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有的甚至对企业排污不管不顾,包庇企业。第三,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但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过度开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再加上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影响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生态环境至今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

(一)在思想观念上,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加强生态环境德育教育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思想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化意识,营造“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氛围;其次,树立生态环境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注重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再次,要加强公民个人的生态自觉,在日常小事中养成生态价值观;最后,要不断进行生态环境的教育和宣传,让生态保护意识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并且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行动上。[4]

(二)在政治上,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政策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首先,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以保护生态。其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实情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法律法规。

(三)在经济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尤为重要。首先,要发展绿色技术,促进环境技术创新。加大生态环境技术投入,强化技术的创新。其次,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以及注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最后,在发展经济时强调清洁生产。[5]在整个生产过程做到节约能源、节省燃料、节约用水,还要利用现代科技降低垃圾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四)在生活上,转变生活生产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改变过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6]首先,在生活中,必须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放弃消费观点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倡导绿色生态消费模式。其次,提倡低碳环保。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在行动上做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明确的定义,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取向。中国必须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在思想观念、政治、经济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问题的不断解决,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