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让教师回归初心*
——以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

2019-01-15谢利平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播学概论真实性

谢利平

(吉林动画学院文化产业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利用好高校课堂这个渠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各学科要守好自己的渠道,种好自己的田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课同行。课程思政是对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习近平的“同向同行”的积极回应。传播学理论是艺术类高校一门重要课程,需要实施课程思政,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内涵

习近平对高校教育非常重视,他强调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可以改善传统的思政专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使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加强。课程思政承载着教育责任,注重传道解惑的同时关注育人育才,是教育优良传统的创新。国家和党历来重视德育教育,教师作为承担育人育才庄严使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做学问的同时做学生的品行之师,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和心灵之窗。

在社会多元思想的冲击下,高校学生容易受外界影响,存在价值选择不定的现象。相关调查显示,高校学生道德认知水平高,但践行力弱,他们自我评价和控制不稳定,难以做到笃行。高校学生处于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课程思政可以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精神攀登,使学生能将思考、观察、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保持对社会热点及新鲜事物的敏锐,树立正确价值观,并在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二、传播学概论的课程思政教育内涵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课程思政以指高校所有科目、所有教师在育人时将学科课程的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进行结合,形成协同教育理念,将立等树人作为学科教育的根本目标。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传播概念、模式、效果等基础知识,同时深入理解组织传播、人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大众传播等知识,并形成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应用的综合能力。传播学概论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在政治、心理、社会、人类和经济等学科基础上建立并成长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传播学概论的思政教育内涵丰富,要实现其课程思政,首先要理解和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找出课程思政融入点,突出课程重点内容,以实现与思想政治的协同效应。

(一)爱国

爱国主要是维护国家利益,具备国家政治意识。传播学在于20世纪40年代的特殊背景下形成,其形成时,美国政治家正利用传媒宣传政治主张,以备总统竞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交战国基本都是利用传媒进行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动员全民参战。由此可见,传播学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最初是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大众传播是在国家统一背景下为国家受众提供娱乐产品的一种传播活动,是国家与民众进行沟通的桥梁,目的是引导民众关心国家大事,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在传播学中语言是最重要的符号,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记载着中华人民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结合传播学蕴含的爱国教育思想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传播学内容的基础上认可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二)法治

法治主要是权力意识、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总称。传播学通过不同载体向受众传播信息,具有新闻传播的权力,包括发表意见权力、舆论监督权力和出版权力等。但是在行使这些权力时要以不侵害民众的名誉、隐私等利益为前提。信息在传播时要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故意捏造虚假事实,以避免侵害他人名誉。特别是科技发展形成的网络传播,一定要理性传播,增强传播的法律意识。中国的大多数网民为青少年,在传播学概论教学时进行法治意识教育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点。

(三)自由

自由主要是言论自由,是公民有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利用信息进行传播交流的自由。传播的信息是流动的、是开放的、是共享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有言论自由,他们需要对新闻价值进行判断,按照自身的道德观念、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进行信息的采集、编写与传播。但是这种传播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要以遵守法律为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相对自由的观念融入传播学概论教学过程中,以使课程思政更加深入。

(四)文明

文明主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呈现,包括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网络文明、媒介素养等。传播离不开国家文化的支撑,不同国家、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文化都不尽相同。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集体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勤奋节俭、尊老爱幼等,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素养是传播学概论中文明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对信息收集、传送、解读、分析和批判的信息重创能力,媒介素养的缺失容易使大学生网络成瘾等。

(五)敬业

敬业主要是指热爱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传播系统具有阶层性,信息主要是在组织战略层和领导层之间进行传播。信息传播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做到司其职、司其责,以肩负起岗位责任,通过爱岗敬业促进组织有效运转。传播链条中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工作准则和道德准则,也是对其的特殊行业要求。新闻职业伦理规范规定,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公正、客观、真实、勇敢地报道信息。国家对传播行业的道德规定是爱党、爱国家,坚持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正义,并严格要求自己。敬业是传播学概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政教育元素。

(六)友善

友善主要是团结、尊重、和气和宽厚的总称。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要与信息接受者进行互动,要与他人进行协作,那么友善的要求在这一过程就表现得极为突出。人际传播理论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认识自己,然后与他人进行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利益的交往,人际交往过程中要通过包容和情感来准确、礼貌地运用语言赞美和倾听他人。

三、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措施

(一)加强传播信息真实性教育

真实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信息真实是对传播的普遍性根本要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客观事物比较复杂,信息传播者自身能力的局限及受利益关系的限制,导致传播信息真实性受到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在进行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时要加强信息真实性教育,使传播的信息将真实性放在第一位,以被社会公众认可,成为具有公信力的传播。传播只有长期坚持真实性,才能成为监督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第四权力”。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反映的是真实的报道内容,同时也反映了媒体对信息持解读和核实,违背真实,信息的传播会失去生命力。

通过传播学概论对学生进行传播信息真实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辨识西方社会及思想的真实性,使他们对其他潮流的思想有辨识能力,有助于帮助他们遵循传播信息真实性的原则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伟大的国家领导者列宁、毛泽东等都强调党的报刊一定要刊登准确的事实,必须经过再三核实,在没在误差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真实性的培养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使大学生在信息传播时继承我国优良传统,以坚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不仅能对针对我国的不良谎言进行辨识,同时还能有效减少一些媒体的误读和偏见,使我国的信息传播形成权威的渠道。

(二)加强传播前先做人的教育

我国向信息传播者提出了内容至上,新闻为王的要求,要求信息传播者要在党的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传播。为使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在传播学概论教学时要先教会学生做人。信息传播要求客观,但不是对事实进行机械讲解,而是要通过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应用,通过信息传播者本身的学识、气质、阅历等影响信息。通过传播学概论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以及敢于惩恶的优良品质。要将传播学概论中蕴含的法治、敬业等内容融入做人教育中,培养学生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帮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最终使学生在毕业时在正式工作中选好制高点,以鉴别社会政治现象,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进行传播工作。

(三)加强职业责任教育

在传播学概论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播信息的职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加强职业责任教育要突出深入社会的重要性,使信息传播者深入社会进行信息传播,使信息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以体现客观世界的具有时代感的事物。同时要通过传播学概论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使学生能增强法律观念,根据法律要求与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信息传播工作,以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落实传播学概论的课程思政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的探索。传播学概论教师要谨记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以习近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形成传播学概念课程思政新体系,使教师回归教育本心,发挥传播学概论在调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传播学概论真实性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