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新理念视角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之改善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三全人民警察公安院校

张 毅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一、目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理论学界对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研究百家争鸣,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警务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二是,警务化管理相关原理的研究;三是,警务化管理对象的研究;四是,警务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研究。从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注重共性,忽视个性。即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过度追求整齐划一,压制了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从而导致警务化管理走向机械化。三是,由于学生工作干部对于警务化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从而致使警务化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改善警务化管理对公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改善警务化管理,作好学生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需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公安机关性质任务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建立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到2020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①从此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党、国家和人民寄予公安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期望。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该机制的建设主体。传统粗放型、被动化、机关化警务模式下培养的警务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依靠面向法治化、面向世界、面向实战,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警务技能的现代警务人才。而现代警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公安高等教育,我院作为培养预备役警察的主要基地和重要阵地,担负着满足陕西公安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任务。学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警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警务化管理的水平又是公安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衡量指标和因素。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改善、加强警务化管理之紧迫性。

(二)警务化管理是作好公安院校学生工作和培养合格警务人才的根本保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公安教育起步较晚、层次较低,相比其他学科的发展程度滞后了许多。公安教育是一种特殊性质的高等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必备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公安工作的职业能力,能够适应基层公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②公安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应不断促进学生工作的完善和优化,警务化管理的全面改善,以求逐步适应公安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公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警务化管理是培育学生警察职业素养、增强警察意识的至关重要手段

从警务化管理的历史沿革及其相关规定来看,我国对警务化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相关规定也不健全。我们知道,警务化管理在学生的警察职业素养和警察意识的形成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警察意识是一种职业意识,是对人民警察职业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认知。我们可以借助于主客观二重性对其进行全方位认识和理解。从主观上来讲,一方面要求人民警察政治意识要敏锐,政治素养要高,捕捉能力要强;另一方面,要求其组织纪律观念要强。客观上来说,警察意识可以支配和调控人民警察的言论和行动。③因而,只有加强对学生日常的警务化管理,才能较快提升学生的警察职业素养和警察意识。

三、改善警务化管理之路径探析

在日常的警务化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转变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寻求更加适合现代公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认真研读现存的警务化管理的工作机能和体制,对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使之法治化、科学化。借助于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对警务化管理进行改善。具体来说,就是在日常的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借助于全面、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方式,强化学生的忠诚意识、责任意识、纪律观念、法治意识、奉献意识。

(一)转变理念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警务化管理虽与军事化管理有一些相通之处,如都要求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等,但却并不等同于军事化管理,其有自身的特点,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军事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此外,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警务化管理也并非仅仅只是学生工作干部的事情,其需要其他相关行政部门、教辅机构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们协同作战、全力配合,做到对学生在校期间在学校内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均采用警务化管理的模式,并确保这种模式和理念能够贯穿始终,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真正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警务化管理的全过程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引领作用,强化忠诚、奉献意识。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于对学生警务化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实践养成,是培养新一代人民警察的基本平台和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为的“桥梁”和“纽带”。将其日常学习、训练、生活中的身边事和细微处与政治理论培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水滴石穿中转化为其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也就是说,在日常的警务化管理中,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辩论赛、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班会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将主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在实践中使学生认知、接纳,从心底里认同,从而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良好效果。但也要结合公安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时,有针对性、选择性、目的性。

(三)以警务化管理的目标体系为指标,多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在日常的警务化管理中,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学习和训练制度、法律法规意识、责任意识等的养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强化警务化管理的功效。

为提高警务化管理标准,强化学生警察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着眼培育政治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实战能力强、能够胜任基层公安、司法工作的应用型、职业型人民警察的政治要求,就要练就过硬的学习、体能等专业素质本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有效履行人民警察职能使命。针对学生体能基础薄弱,对警察体能标准要求又较高的特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应建立学习、体能训练制度。同时,把体能训练制度贯穿于警务化管理的全过程。在日常的管理中,采取常态训练、全程考核、精英竞技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开展日常体能训练,确保体能、学习基础常抓不懈、作风养成一以贯之。

同时,为强化学生的荣誉观念,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荣誉和争先创优渗透到学习、训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崇尚荣誉、创造荣誉、赶超帮比的浓厚氛围,促进其全面发展,应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体能训练、学习、生活等四个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来衡量其成效。

[ 注 释 ]

①《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2015.2.

②佟国忠.试论公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创新[J].天津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③李杰.警察类职业院校学员警察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

猜你喜欢

三全人民警察公安院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致敬 中国人民警察
河南警察学院隆重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